[本站讯]主题教育以来,药学院党委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立足院情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坚持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做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通过对标对表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梳理学院“问题树”,扎实推进药学院党委关于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建设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方案,持续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在破解制约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问题上取得成效。
聚焦队伍短板,着力破解人才“有没有”的问题
学院领导班子聚焦人才引育弱项集中发力,重点针对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培育、药学学科高水平国内外合作等关键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思路举措,更好地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助力学院事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出人才引进与培养若干举措。广泛调研浙江大学药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形成《引育并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召开PI座谈会,就团队人才引进、标志性成果产出、近期重大项目申报动员、主办国际期刊、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进行研讨动员。设立药学院伯乐奖,发布《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配套待遇的通知》,制定落实学院新进教师配套经费方案,优化完善人才引育制度体系。针对博士后人才引育存在的问题,形成博士后创新人才提升方案,加强延揽培养造就各方优秀人才,打造学科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完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科研奖励激励机制。按照研究方向形成大科研团队模式,鼓励大兵团作战,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团队优势,突破科研高峰。加强对大项目、各级科技奖励的培育力度,针对学院科研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出台《山东大学药学院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培育计划实施办法》,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特色研究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与建设,助力孵化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做好重大重点类项目和科研奖励的谋划布局。完善激励措施,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助力孵化大科研成果。
扩大师资体量,以岗分类,强化梯队引进和培养人才模式。把岗位聘用与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化绩效分配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推动设立拔尖人才培养首席教授制,完善聘期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多元评价指挥棒激励作用;加强药学公共仪器平台建设,为科研学者创建完善的科研平台,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和生态。
优化学科布局,为人才成长提供“出尖出峰”学科基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凝练学科方向,超前谋划布局新兴前沿方向,优化学科方向布局。加强新兴交叉领域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药医工交叉融合课程建设。大力探索实施学科交叉项目,集中力量和资源,统筹推进交叉领域、交叉团队、交叉研究和交叉研究生培养一体化重点建设,打造学科新的增长点,为学院优势学科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发挥其在领域内的引领带动作用。搭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出台了《药学院4+3本硕连读拔尖培养方案》,形成了人才选拔、培养、考核等培养方案和培养路径。
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为人才提供发展支撑。在广泛调研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澳门大学等兄弟高校药学院的基础上,学院紧密结合鲁港澳高校联盟、香港人才聚集、成果聚集的优势和山东优势,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动我院高水平国内外合作》调研报告,探索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上下联动的合作链条。用好高水平期刊平台,设立并聘用专业编辑岗位,面向海内外组建青年编委群,组织学院齐鲁青年学者加入稿件预审工作组,拓展国际合作新渠道。打造了“名校进名企”品牌,推动学校师生与知名药企的深入合作,参与师生达200余人次,推动院企和院院合作走向深入,多位教师参与企业申报泰山产业人才。积极探索校友与母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成立了山东大学医药行业校友会,通过校友企业路演活动,推动服务山东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校友会成立以来,上海唯信等多家校友企业为学院提供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服务学院学科发展。积极探索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路径,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资源,形成了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推动继续教育转型,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聚焦激发活力,着力破解工作状态“好不好”的问题
考核及资源配置机制更加精准高效。针对空间资源不够、机制不畅、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等主要问题采取优化分类管理、深化教育教学和服务支撑人员绩效评价改革,优化学院绩效评价考核方式,起草了《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和服务支撑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形成了《药学院优化分类评价,激发队伍活力工作方案》;修订了公房分配办法,缓解供需差异;推动药厂楼大修和科技园实验室入驻,拓展空间资源等,以全面深化学院综合改革的系列举措,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
协同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实施领导班子治理能力专项提升工程,多渠道开展校院两级干部培训,健全了领导班子调研制度,切实提升班子履职履责能力和实效。完成了实验平台人员岗位调整,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敢担当、胜任岗位、充满活力的学院基层骨干队伍。以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改革为契机,加强管理服务支撑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明确岗位职责,细化了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加强系统培训,加强课题研究,成功立项《新时代教育教学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等校级教改项目8项,强化考核评价导向作用。
条件改善步伐加快,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加大自筹财力投入,加快基础条件改善,形成了领导班子主动贴近群众、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工作范式,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制度,着力高效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17项,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首接负责的闭环管理机制。学院自筹配套经费200万元,有力推动药厂楼修缮,推动支撑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升级。加快完善了智慧实验室、实验仪器共享预约平台等建设,获得学校2023年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重大项目立项支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保障科技园实验室师生正常工作生活,学院为科技园改造危化品仓库、开通班车,安装窗帘、饮水机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自筹经费投入约46万。
聚焦思想引领,着力破解心劲“齐不齐”的问题
强化文化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学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师生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学院领导班子通过领题领学、专家导学、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理论学习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做到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找动力,进行了一次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党性大淬炼、能力大提升。各师生党支部通过联学联建、结对共建等形式,切实增强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动支部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做到“学校有部署、学院有安排、支部有行动”。学院上下不断推动思想认识的“提档升级”,为加快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思想根基。学院积极拓展VR资源,用好红色资源,实现培训全覆盖,增强思想引领力。学院两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120场次,领导班子读书班4次,中心组学习5次,支部集中学习60场次,开展红色教育15次,校内联学13次,校外联学6次,班子成员讲党课10次,支部书记讲党课15次,组织了党支部书记培训、师德师风暨课程思政建设研讨班等,持续开展“明规矩,守纪律”主题教育活动,倡树优良教风、学风、机关作风。大力推进“一院一品”文化建设项目,学院配套15万元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出新成果,打造了具有药学特色的文明校园建设品牌,增强师生专业认同感、自豪感。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了离退休教师座谈会,加大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关怀力度;完善教工之家平台建设,丰富教职员工业余生活,促进相互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完善了《药学院教职工荣誉体系建设方案》,提高教职工荣誉感和责任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提升。
健全思政体系,增强育人体系活力。学院进一步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健全了“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探索“五育并举”的新举措,初步凝练形成“崇德尚药”思政工作体系,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活力。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了师德师风专项行动方案,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师德第一标准,规范了新进人员政治把关程序;强化警示教育,完善了导师培训计划、党风党纪教育计划、干部培训计划等。研究制定了提升学生进取心、鼓励实践和创新的制度和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草了《药学院研究生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在学生综合评价中充分贯彻五育并举融合的理念,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聘请学术大师、大先生、顶尖学者担任拔尖人才培养首席教授,给予充分培养自主权,领衔开展多样化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强化组织、队伍建设,增强保障力度。针对低年级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走访校内外党支部书记及相关师生代表,听取意见建议,就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档升级摸情况、明做法、找不足、理思路、抓落实,形成了《药学院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和成立研究生低年级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助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党建工作规范,编制了学院党建工作日历,实行“台账式管理”,对账销号,切实抓好基础性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严格落实领导班子联系支部、联系班级、联系基层等制度,拧紧责任链条,促进齐抓共管。开展党支部书记、所室负责人、PI/PL、实验管理岗、行政服务管理工作队伍履职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落实支部书记例会、支部书记列席党委会、基层调研等制度,充分激发各类人员的创新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药学院党委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自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做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巩固发展学院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好地肩负起强院兴校职责使命,凝心聚力谋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