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19日,集成电路学院举办“芯聚未来”博士生专场活动,特邀浙江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10余位专家学者及人事部门负责人参会,通过政策宣讲、学术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搭建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
学院党委书记吴天柱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正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育才体系,打造集成电路人才蓄水池,学院将持续加强与行业的互动,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打造一支在集成电路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活动聚焦博士生职业发展需求,各参会单位精准推介引才政策:中国科学院(苏研所)纳米加工平台研究部部长林雨、中国科学院(苏研所)人力资源处副处长王进军以“微纳加工平台助力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及“致力纳米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为题,介绍微纳加工平台及纳米科技发展;天津大学于和善副教授以“北洋“芯”发展”为主题,分享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布局及岗位需求;中国海洋大学集成电路专业负责人刘发永介绍海大特色集成电路学科建设与人才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学院人才缺口。
学术交流环节,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张珊作《基于三维石墨烯光增强效应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和生物传感器》主题报告,揭示石墨烯材料在近红外光电探测器中的优异光增强效应;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崔杰分享《图神经网络在材料属性预测中的进展》,展示图神经网络如何帮助突破传统材料预测的局限,尤其是在大规模材料数据库的建模和材料设计中的应用,提升预测精度和效率;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柴树妍介绍《二维材料中能谷电子学的理论研究》,阐述二维材料中能谷电子的独特行为;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王衍虎作《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AI智能体设计》报告,展示AI与语义通信的结合如何重塑传统通信系统的架构;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韩鹤程分享《基于面内同质结的光触发反双极性晶体管》,阐明面内同质结材料在光触发反双极性晶体管中的应用。
学院同期举办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室科研情况介绍,重点推介博士后招聘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学院研究室情况及招聘政策。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苏研所)、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有关专家学者,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领导班子及各研究室主任,以及校内外100余名学生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