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暑期学校报道第十九
发布日期:2005年08月01日 08: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29日下午,在西校区综合办公楼311会议室,药学院暑期学校系列讲座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第7讲,主讲人分别为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山东大学药学院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所长、制药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凤山教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山东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田志刚教授;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东省医药局局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马淑涛教授。本次报告由药学副院长邵伟教授主持,药学院众多师生听取了报告。
王凤山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我国多肽类药物发展现状与方向”。王教授首先系统讲解了国内外多肽类药物的概况与生产状况,之后对我国多肽类生产企业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讲解,并对多肽类药物的生产、改进及前途作了精辟的分析。
田志刚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生命科学与生命科学人才回流”。田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人才引进负责人的身份,系统讲解了“海归”的海外学术就职,“海归”引进方式概况,“海归”对学科的支撑,对“海归”的特有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指出“海归”回流大潮是国际总趋势。之后,田教授就如何引进和吸纳人才做了精辟的分析。
马淑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设计、研究与开发”。马教授作为半合成抗生素设计合成和新药研究工作的资深专家,首先通过对第一、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点药物的抗耐药菌活性,抗菌机制,耐药机理,耐药形势的讲解,阐明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总体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耐药菌活性机制,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修饰等,并对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通过本次讲座,大家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了解了目前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归”的用人要求,同时对医院药学这一领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宋雪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