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学院举行法制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06日 10: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5日下午,法学院法理研究室罗文波老师为同学们作了一场关于欲望、自私、人性的讲座——法治之人性恶基础质疑。
    罗文波首先梳理了西方关于人性论的观点。他说,柏拉图的观点是:“人有多方面的需要,分工和实现满足;理性是指导者,激情是辅助者。欲望是非理性的(满足快乐的伙伴)构成了人性;人是功利的动物以及人性论在两方面发展。”接着罗老师批判了基督教是产生人性恶的观点,他认为基督教的人性是两源的,同时指出了人性恶存在的困境。他说,自私和人性恶是两回事,并不是同一概念。人性恶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控制、压抑人的欲望。人是有限的利他性,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还介绍了理性和合理性,并着重介绍了马克思、韦伯、哈贝马斯的学术观点。
    最后罗老师推荐了几本书《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等,并希望这次讲座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法理的兴趣。
    7月5日晚上,法学院系列讲座之二——付礼白老师的“宪法权力与‘三农’问题”专题讲座在法学院楼201室进行。
    付老师说,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就是在宪法权力下的“三农”问题。对于“三农”问题的来源问题,付老师追本溯源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农民是小私有者,工人是同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是领导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必然要求农民做出牺牲,在我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付老师以50年代制定户籍管理制度为例,说,此制度违反了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迁移自由”。与此相联系,对农民的就业权利,包括择业自由的权利,农村教育权的实现,农民的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同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付老师一再重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党和政府要负起责任,从根本体制上解决“三农”问题。]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薛玉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