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锡伦教授来历史学院讲解“中国宝卷”
发布日期:2005年05月16日 11:35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1日上午,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文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车锡伦先生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在文史楼三楼会议室做了题为《民间宝卷的历史演变》的学术报告。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路遥教授出席报告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平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宝卷是“在宗教和民间信仰中按一定仪规编成的说唱文本,早期宝卷具有仪式化、文辞格式化等特点”,是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信仰(尤其是民间宗教信仰)、民间组织活动(包括农民战争)、俗文学、民间语文等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在整个封建时代,它除了不时作为民间“邪教”经典而引起主流社会的批判性关注外,大部分时间主要在民间非主流社会里生生灭灭,从来引不起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热情。本世纪上半叶起,随着敦煌文献日益为学人重视,与敦煌文献有密切关系的宝卷也逐渐为人关注,顾颉刚、郑振铎、赵景深、胡士莹先后对宝卷加以收藏或研究,一些海外的传教士、汉学家和学术机构也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宝卷研究始终未如敦煌文献研究那样蔚为显学,且宝卷收藏也颇分散。车锡伦先生自1982年起开始研究中国宝卷,在前人已得成果的基础上,积15年之功,历种种艰辛编著成《中国宝卷总目》,最近已经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国内及海外公私104种所藏的1585种宝卷,得版本5000余种、宝卷异名1100余个,大致已囊括中国国内和日本、俄国之公私收藏,欧美各国亦多所顾及,其数量之巨,几近完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