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3日,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记者采访了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孔令仁先生。花白的头发,带着笑意的眼睛,还有脸上始终挂着的微笑,处处流露着舒雅、睿智的内涵,这就是孔令仁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孔令仁先生与山大有着深厚的的渊源,对山大有着特殊的感情。祖孙四代同呼吸共成长,与山大有着深厚的情缘,均对山大的发展倍加关切。在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先生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山大校园。
采访中,先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最近山大发展让人振奋,许多事情都有计划的进行的啊。”而这,正充分展现着山大的发展变化和愈来愈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文关怀暖人心
孔令仁先生无限感慨地回忆着山大的各种变化。首先是在重视人才方面,山大从各方面考虑积极关注人才,使山大教授深感温暖。从前文科教授没有备课室,只能在“斗室”里进行教学科研,孔令仁先生笑着说:“一些文科的老师甚至连摆放书籍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学校建起了知新楼,让教授们有了教学、做科研的场所,体现了学校对学者的人文关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好的大学并非只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充分的人才。现在学校正朝这一方向努力,请了许多外聘教授来讲课,这就充分发挥了山大的作用。”
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不仅仅是一种华丽的语言,它确实体现在行动中。“就比如说,中午为教师们提供午餐补助,这就不用大家上了课再回家做饭了嘛!”山大给予老师们充分的关注,让他们安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
文化建设悦人目
“我今天在校园里啊,觉着和过去比,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条路都有了‘命名’,有了自己的‘代号’,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行走其间,感到处处体现着文化氛围,总在无意中接受着它的学术气息。”先生兴奋地和我们讲着她的游园经历。
在山大校门的改造上,处处显示着山大“朴实、厚重、包容、开放”的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着丰富的齐鲁文化气息,在建筑中不仅有“道德”的内涵,还隐含一种“学术”的力量。它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建筑元素都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反映了其特殊的文化走向。孔令仁先生对“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刻石记忆十分深刻,“这句话是深刻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代表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啊。”学校崭新的学术、文化、文明、学风的展示,让先生感到非常振奋。她说,“这在无形中就有一股凝聚力,让我们感觉到既有方向可走,有前辈们的力量带领,又有很强的后辈力量,在带动着山大新的发展啊。”
学术科研增人智
谈到做学问,她说,做学问就要沉下心来,要学会思考,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以致用,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孔令仁先生重复着,“做学问要扎实、朴实。要有敬业精神,才能成就事业。”学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先生仔细的叮嘱着,“做学问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急于求懂,不能东抄西剽,要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学问。”
校区发展聚人力
山大各个校区建设既全面又各有特色,各校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尤其是开拓青岛校区建设。孔令仁先生对青岛校区的评价很高,“青岛校区的位置选得特别好,借助青岛宜人的海洋性气候,可以吸引多方人才汇聚青岛山大。这对学校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有着特殊的优势。”诚然,教师在这样一所大学工作会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会不断地努力工作,传授知识,影响他人。
亲切的话语,慈祥的笑容,满含着这位年逾80高龄的老人对山大的殷切祝福和诉不尽的激动之情。新的图书馆让大家可以在清新宜人的环境内,在史书辞海中徜徉,尽情地汲取自身需要的“养分”。新的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为学校大型集会提供了场所。正是山大的这些变化,让一所拥有110年历史的高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孔令仁,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曲阜人,1924年生,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第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副主席。她是孔子的后裔,有着广泛的海外关系,对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较高的成就,并在参政议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