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盛宁教授谈文学、文学能力与文学批评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9日 18: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5日,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中国美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盛宁教授在中心校区为师生带来“视野与方法”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三场——“‘文学’、‘文学批评’与‘文学能力’”。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鲁宁主持,院党委副书记张帅及师生一百余人出席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盛宁教授借用福柯《话语的秩序》中的一段论述生动形象地引出主题。他认为,“文学”、“文学批评”与“文学能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当今时代泛文学研究兴盛,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发展到极致就容易使文学研究成为历史研究或是社会文化研究的注脚,消弭文学的独立性。在这种视域下,重新探讨与界定什么是“文学”、“文学能力”与“文学批评”是我们进行文学研究的前提之一。
  关于什么是文学,盛宁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学应当包含三个“W”,即“Word”、“Work”和“World”。所谓“Word”是指组成文学作品的文词语言。文词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但作品中的语言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需要读者进行思考和阐释的。“Work”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架,作品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探讨作者如何进行创作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World”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世界。盛宁教授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世界基于现实世界,但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它是经过作者虚构的,融入了作者思想与情感的世界。之后,他又解释了文学的四大特性:表征性、虚构性、形象性与质疑性。表征性强调文学呈现的内容;虚构性强调文学是一种有想象力的活动;形象性强调文学创作与欣赏所需的形象思维;质疑性则强调文学应传达对世界与人生的自我思考。
  接着,盛宁教授对“文学能力”进行了阐述。文学能力作为一种审美能力,其培养和形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以哈佛大学人文科学核心课程的调整为例,说明文学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长期的训练。同时,他也对目前学生在文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盛宁教授论述了他对文学批评的四个理解。第一、文学批评不是理论术语的堆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术语多由西方传入,在具体使用术语时需要结合该术语产生的语境以做到准确无误。第二、文学批评要求批评者对文本进行细读,并且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避免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第三、批评阐释需要经历一个由认识假设到材料论证再到推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者要时刻警惕前理解对假设和论证的影响,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以期达到正确的理解。第四、文学批评不是对错判断,批评者应常怀敬畏之心,以客观包容的态度对理论进行判断和吸收。
  在互动环节中,盛宁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中国文学批评体系应当如何建构”、“中国文学批评术语薄弱是否源于理论薄弱”、“生命诗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展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最后,李鲁宁对讲座进行总结评点,他认为本场讲座内容丰富,论题集中,将使同学们对这些问题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在场师生合影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曹馨心 图/公维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一梅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