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王成勉教授谈“马歇尔与战时中国”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1日 18:09 点击次数:

  [本站讯]2月2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东方研究博士,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王成勉做客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为同学们作了“马歇尔与战时中国(1941-1944)”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胡卫清教授主持,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中,王成勉教授以史迪威事件中马歇尔的处事态度为例,对二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作了全新评估。王成勉教授首先介绍了马歇尔其人:马歇尔军事经验丰富,曾同时为JCS和CCS成员,在组织与策划上均具有长才。其在华影响深远,担任过美军驻华第十五步兵团副团长。但他对当时的中国领袖(北方军阀)一直存在负面看法,认为他们行事难料,要采取吓唬与劝说方法与之共处。随后,王成勉教授分析了盟军的战时战略建构,即以欧洲战场为主,中国战场处于次要地位。
  接下来,王成勉教授探讨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关于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王成勉教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即美国未言明中国的次要战场地位,美国赋予史迪威的多重身份互相矛盾,以及蒋、史二人的性格冲突。关于事件发生的过程,王成勉教授作了详细讲解。他表示,缅甸战役大败后,蒋、史二人关系走向恶化。在华府争执中,美国一度决定撤换史迪威,马歇尔则多次为史迪威的在华工作进行辩护。1944年,日本实行“一号作战”,长沙、洛阳沦陷,防线告急,史迪威趁机向蒋介石施压,以物资援助和与共军合作为胁,要求蒋介石交出军权。衡阳保卫战后,罗斯福再发电报,要蒋交出军权。最终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史迪威被召回。对此,王成勉教授总结到,战时盟军对中国的援助始终有限。马歇尔受早年在华经历的影响,轻视中国军事将领。其对史迪威在华工作的维护,超过了对盟邦中国的基本尊重。此外,史迪威事件也暴露出蒋介石对美国文化与政治缺乏了解,国府缺乏相关的对美外交人才。
  王成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方研究博士,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历史研究所所长、明清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曾在荷兰莱顿大学担任“欧洲汉学讲座教授”,先后在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任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在华史、中美外交史、十七世纪明清转接时期之研究。学术著作有《马歇尔使华调处日志》(1992)、《教会、文化与国家》(2006)、《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09)、《十字架前的思索—文本解读与经典诠释》(2010)、《气节与变节-明末清初士人的处境与抉择》(2012)、《The Life and Career of Hung Ch'eng-ch'ou (1593-1665): Public Service in a Time of Dynastic Change (1999)》、《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 Evaluation in Modern Perspective (2007)》。
\ \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李康利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雍珩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