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月27日,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研究员做客“天人讲堂”第九十讲,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宗教学当代风云录”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李炽昌主持本期“天人讲堂”。
讲座中,卓新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次论争。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围绕“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主题展开争论,在介绍了论辩双方的观点之后,卓新平研究员表示此次论争最终并没有形成定论,而关于宗教与迷信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仍延续至今天。第二次是20世纪80、90年代关于“宗教是否为鸦片”的争论。卓新平研究员介绍了北方和南方学者所持不同观点,特别说明了这次争论以后,参与争论的双方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学者认为对于马克思的理论不能仅仅“跟着说”,还要“接着说”;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马克思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断并不是对宗教的定义,也不是对宗教本质的断言,马克思在此更没有对宗教加以简单否定和批评。也就是说,马克思借用“鸦片”来论宗教,只是顺便借用了当时已经流行的比喻,主要是对鸦片镇痛治病功能的承认。基于上述考虑,这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已不能再强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卓新平研究员最后表示,关于宗教是否是鸦片的问题的争论,也许不会结束,并提醒大家关注进一步的理论发展动态。
接下来,卓新平研究员重点介绍了第三次争论,也就是近年来宗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这次论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的关系。卓新平研究员表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认识及宗教研究上的具体体现,这是我国宗教学发展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的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宗教研究领域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贯彻落实。二是有关宗教学、无神论与神学的关系问题。对于无神论的研究,卓新平研究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集中力量对以往无神论资料加以搜集、整理,形成系统的研究资源;二要全面展开对中外无神论历史的研究,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三要提高“无神”之论的理论深度和学术蕴涵;四要服从党和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局。对于宗教学与神学的关系,卓新平研究员认为神学与宗教学是本质有别的。他对于“神学”作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分析,并强调表示自己所提出“学术神学”是要在宗教学意义上进行学术探索。他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谈了科学宣传无神论的问题,认为必须是科学宣传,突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而不能将所有无神论都笼统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三是积极引导宗教还是批判否定宗教,他明确表明了坚持积极引导宗教是正确的这一立场。最后,卓新平研究员就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与卓新平研究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