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友动态 > 正文

金泽教授谈宗教学研究的三维空间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5日 15:52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0日晚,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举办“天人讲堂”第八十七讲,原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金泽谈“宗教学研究的三维空间”。此次讲座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前,傅有德教授宣布金泽研究员正式受聘为“山东大学荣聘教授”,同时表示,金泽教授的到来对于提升山东大学宗教研究的实力,加强宗教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金泽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周边宗教研究”将对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复兴计划的开展注入强大动力。
  讲座中,金泽教授首先从宗教学研究的历史讲起。他认为系统的宗教学研究应该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到目前为止大致总共经历了三十几年。第一阶段的任继愈、吕大吉等老一辈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第二阶段逐渐有了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细分,各个大学根据自己学科专业的设置各有其特点。今后的任务便是在这些基础之上超越与深化,注重研究方法和提高问题意识。金泽教授在谈到当今科技的进步带来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时深有感触,他认为,“找什么”与“为什么找”这种问题意识的形成是需要学者自己去探索的。
  其次,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重点谈论怎样理解和看待宗教。金泽教授认为,宗教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其核心是对具有不同超越性的神圣存在的信仰。它包括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外在的仪式,以及在这之上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组织制度、文化传统等。一个社会对宗教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体现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宗教是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金泽教授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当今社会信众的广泛以及大量非严格意义上信徒的存在证明了这一观点。在宗教的演化路径上,对于宗教历史上存在的多神教与一神教,有形象的神与无形象的神的崇拜,他认为并非像进化论所揭示的新版本覆盖旧版本,而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对于目前宗教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他以坐标轴的三维空间的形式对宗教学的研究方法给予详细介绍。金泽教授把研究空间置于“历史”纵轴与“理论”横轴之间,从个案到区域、再到世界范围的研究依次排列,当然他也承认根据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会有所偏差。他认为在一个立体的事物面前,学科是人为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最后,金泽教授总结了比较宗教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首先应当秉持“钻得进去、跳得出来”的学术研究态度,既要善于发现不同宗教的差异,也要在背后找到它们的共通性。他列举了缪勒在比较语言学上的发现,以及在英国利物浦调查中有关《坟前絮语》的介绍,指出无论是语言还是宗教,都有相通的一面。
  傅有德教授回应了金泽教授对于比较宗教学研究的看法,认为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归根到底是人性或需要的表现,而人性相同且相通,这正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民族文化或宗教中有共同性的根源,对于宗教做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都是必要的。在场师生踊跃提问有关宗教研究的问题与困惑,在群体与个体、巫术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金泽,1977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1982年留校任教。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92年评为副研究员,2002年评为研究员。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评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聘为《宗教学》课题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曾获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译著类二等奖(1992)和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个人成果有论文、译著、论著多篇。专著有《中国民间信仰》、《宗教禁忌研究》、《宗教人类学导论》、《宗教人类学学说史纲要》等。论文有《略论中国宗教意识的兴衰沉浮》、《中华民族多元宗教的共存与发展》、《追问宗教现象背后的文化诉求》、《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立足中国宗教国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 
\

【供稿单位: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作者:文/马丛丛 图/张舒晴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凯欣 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