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教授做客哲社学院并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2日 09:04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7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江怡教授做客哲社学院,作题为“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
江怡教授首先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中国学界中的地位与成因。一方面,由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并且中德两国的哲学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拥有相似的精神气质,德国哲学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倍受青睐与关注。德国古典哲学具有重视直观、强调自我意识、惯于以概念把握对象等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近代哲学的继承以及时代思想问题的造就。这些特点都使中国的学者易于对其产生亲近感。国内的学者往往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进入哲学研究的门径。另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在西方哲学历史中承担了独特的使命——经由德国古典哲学,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学科。自德国古典哲学始,哲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外部世界自身,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哲学成为研究思想的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为其后的思想者建立了哲学作为科学的典范模本。
不过,江怡教授继续谈到,在西方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图景中,德国哲学仅仅占据了一隅。其他的思想传统,如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与价值,且影响深远。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解,不应该采用一种一般性的视角。德国古典哲学的典范地位并不使其必然成为哲学研究的主导思想。就西方的哲学研究现状而言,江怡教授表示,我们应认识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性及其局限,并拓宽我们的视野。当代西方的哲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应用的、分析的语境之中。
最后,江怡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中的异类。例如康德的哲学,虽受休谟的影响,但并无意于解决休谟的问题。因为从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背离了近代哲学的思维路径,而专注于建立自己的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观念论都是人类对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定或刻画。”而江怡教授认为,哲学从古希腊起就旨在为人类的知识寻找自身的构成方式和基础。就此而言,德国古典哲学并非正宗,而是异类。
江怡教授的讲座历时两小时有余,但听众们非但未露疲态,还活跃而积极地发问,与江怡教授交流。讲座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思考与讨论中结束。来自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学术单位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场报告会。
江怡,四川宜宾人,1961年生于辽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分析哲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维特根斯坦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比较研究、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等。已发表论著、合著10余部,译著6部,论文200余篇。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伊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