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这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转型社会科学体系”。不仅如此,总书记还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即“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总书记的讲话对于中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宗教学学科还不够健全
总书记一再指出,我国目前的学科体系还不健全,需要拓展领域,补齐短板,以臻完善,而宗教学就属于需要拓展和补齐的学科之一。 众所周知,宗教是最早的人类文明成果,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宗教学之为一门学科,也已建立一百多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宗教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起步的。虽然这一学科在理论研究、教材编纂、课程教学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尚未形成;宗教社会学、宗教现象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等分支学科尚未得到普遍接受和运用;对某些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宗教,如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总之,宗教学学科内部尚有许多亟待拓展的领域,宗教学学科还不够健全,是需要补齐的一个“短板”。
要补齐这一短板,无疑需要宗教学研究者长期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国家对于这一学科的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宗教学是在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目前的这一定位,一方面比世界通行的宗教学定位低了一级;另一方面,也在实际上限制了宗教学学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期刊少,成果发表难,经费投入不足,招生困难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可见,在总书记心目中,宗教学是与现行许多“一级学科”并列的,属于“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现行宗教学之为二级学科与总书记对宗教学学科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既然宗教学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那么,宗教学就不宜作为二级学科来对待,否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就不完整,该学科的发展也势必受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将宗教学“扶正”为一级学科,尽快“补齐”宗教学学科这一短板,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顺理成章。这样做既符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合于学科设置的世界通则。
人们对于宗教学科存在认识偏差
宗教学之为二级学科的定位,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宗教学科的认识偏差。迄今,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把宗教研究误认为宗教本身,甚至认为研究宗教、学习宗教学就是信奉宗教。岂不知,宗教是一套基于信仰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仪礼和组织系统,而宗教学乃是对宗教所做的理性的、科学的研究。二者厘然有别,只要稍加思考,就不致混为一谈。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对于宗教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认识不足。事实上,全世界人口中的多数有宗教信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很长时期内,宗教在许多族群中起着或仍然会起慰藉心灵、提供道德基础,维系家庭与社会秩序,塑造个体和群体行为方式的作用。欧洲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旷日持久的反犹主义,新世纪以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某些极端组织的存在,各地陆续发生的爆恐事件和极端行为,也多半直接或间接地与宗教有关联。质言之,不论从宗教的正面抑或负面功能看,对宗教做全面、系统的学理探索,开展宗教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健全和加强宗教学学科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已经成为非常急迫的任务。对此,学界内外应该有充分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见长的犹太研究(Jewish Studies)属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需要重点发展的“冷门学科”。在中国,犹太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刚刚经过了二十多年,专门从事犹太研究的机构和学者相对较少。犹太学科虽为“冷门”,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却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犹太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活水源头,与中华文化一样古老且连绵不断,而且还在于她自19世纪以来通过改革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曲折的历程和成功的经验可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借鉴。因此,加强犹太文明的研究,是拓领域、补短板,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