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7日,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外文系校友张蕴岭回访母校,并做客“中日韩合作研究名家讲坛”,为师生作了题为“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意义”的专题报告。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郑倩出席活动。
郑倩对张蕴岭回访母校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情况,以及以学院为依托所成立的“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的概况。张蕴岭表达了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回访母校的喜悦之情,肯定了学院近年取得的成绩,并对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提出了建设性发展意见。
讲座中,张蕴岭从“一带一路”的含义、创新意义和认识误区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张蕴岭首先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生、变迁、发展、消亡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古代丝绸之路是基于古代中国的进步发展而产生的,并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而没落。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一带一路”以周边为重点,实现陆海互联,构建开放的大地缘经贸网络和链接的合作发展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升和扩展,通过它可以打开外部链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张蕴岭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战略性倡议。它不同于传统的大国扩张战略,不是强制占领,不是寻求独占,而是与当事国共谋、共商、共建和共享利益的一种发展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其项目规划和建设分为两类:一是支持和参与相关国家内部规划的国内项目建设,二是规划与建设跨国的路网建设和区域性产业链,要不断推进构建支持“一带一路”发展的新合作机制,包括亚投行、新发展银行、丝路基金等多种形式。
在对“一带一路”创新意义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张蕴岭指出,其创新意义在于立足于新大国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即中国宣誓不走传统大国崛起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改善发展环境与开放市场并重,以推动发展合作作为核心;倡导海上航行自由、安全与合作,推动海洋新秩序建设;实施共商、共建、共享,以改善发展环境为出发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构建,以及推动新融资机构建设。他提出,“一带一路”是以推动开放、合作、发展与和平为宗旨,践行承诺与誓言的新发展模式。提到“一带一路”的认识误区,张蕴岭指出,其一,发展“一带一路”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长期坚持发展,需要务实推进,多做工作,积少成多,要摒弃“政绩观”,防止热一阵子。其二,政府为主导,企业是主体。“一带一路”需要政府的支持,在规划、国家间合作、基础投融资等方面需要政府推动和参与,但是在建设方面企业是主体。采取PPP方式意味着企业担负筹资、设计、建设的主要责任。其三,中国不是破坏现有的经济规则,而是在创建新规则,新机制。其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是积极推动、积极倡议而不是独占。
提问环节,张蕴岭和广大学子进行了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高层次的国家战略计划向在座听众进行了深入讲解,令在座师生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次讲坛由外语学院和山东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海外韩国学种子项目共同主办。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弟主持讲坛。
张蕴岭,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196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期间学习英语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韩友协副会长、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官方工作组成员等职。他出版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主要代表专著有:《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未来10-15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中国与世界:新变化、新认知与新定位》,《构建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寻求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