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又都是社会的。两者作为抽象的范畴固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在现实世界中,总是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体,难分难离,而且各自都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都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关联,因而也都是一种生态。因之,宇宙万象的变化,不管是自然的、物理意义上的,还是社会、文化或思想意义上的,都可以用生态的眼光去审视,也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能量重组的过程。即便是看似“反自然”的社会体系,它自身也依然受制于生态关系的制约。甚至我们对这一生态关系之演变历史的认识活动本身,或者毫不夸张地说,一切历史认知活动,同样无所逃于生态逻辑。
生态系统,或包容于其中的人、自然等子系统,都不是孤立、封闭的物质粒子或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耗散结构,是在种种扰动或混乱中生成的“漩涡”——一种动态平衡系统。这样的“你”、“我”,在相互的碰撞和渗透过程中并没有解体、消融,而是各自吸收对方的影响成为新的个体,并在更紧密的相互关联中构成新的生态系。
在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尽管作为个体之人与此类共同体之间的中介,即实体意义上的家(home)或家庭(family),有时被忽略掉了,但是作为人类之家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如亲情、合作、关怀、友爱等,依然渗透于其中,因而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也可以视之为人类家庭精神的扩展。任何对惨遭蹂躏的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都应是家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