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格鲁津斯基教授与历史学院学生座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7日 08:49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5日下午,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名誉院长格鲁津斯基教授与历史文化学院同学进行了友好而亲切的座谈。座谈围绕全球史研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2014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生罗蕊主持座谈。
  座谈伊始,同学们首先向格鲁津斯基教授提出了全球史书写方面的疑惑。格鲁津斯基教授回应道,本土化和全球化向来存在互动关系,全球史的书写内含了本土化叙事视角。他以中国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认为当时的文化互动呈现的是单方向趋势,即西方人对中国饶有兴趣,中国却以天朝上国自居对西方缺少好奇,表现出一种无知的傲慢,这种对外态度的内在社会根源和动机非常值得探究。随后,有学生向教授询问其研究是否溯源于后殖民主义,教授表示了否定。他为同学们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建构过程,同时肯定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有其自身价值。
  座谈中,罗蕊认为全球史研究的起点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时代处于世界体系尚未形成阶段,不同文明“各自为政”。对此,格鲁津斯基教授强调,全球史是全球化时代叙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全球史和跨国史研究为寻找更恰当、更新颖的历史叙述方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格鲁津斯基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全球史研究的特定方法,即选择某个特定区域,进而探索这一区域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区域的关联性。此外,格鲁津斯基教授对中文词汇“全球”和“世界”的词源有着浓厚兴趣,他希望了解同学们在中文语境中如何界定“global history”。  
  座谈会最后,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格鲁津斯基教授的见解给予大家诸多跨文化研究的启发,他们期待日后能与教授进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 \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文/赵团团 张哲雄 图/李华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登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