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刘加良:苦攀人生路,良心法律人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03日 15:20  点击次数:

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些人,以探求真相、追求正义为己任,这份勇气的背后是他们身为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7月,长春长生被发现生产假疫苗的消息宛如石破天惊,将疫苗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事关20余万个婴幼儿家庭,得知此事的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加良不惧风险,一纸公开信向山东省卫计委(现已改名为山东省卫健委)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寻找真相。

记者见到刘加良的那天,他刚刚结束了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录制,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满是对工作的热情。在他的心中,法律就是探寻真相、维护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


刘加良,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和国内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研究,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独著两部。

但行好事,敬重良心

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不容易,只有保持自己的良心,才可能说真话、办好事、做好人。对于刘加良而言,做好事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并努力践行。2018年7月22日对于刘加良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七天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春长生的疫苗问题彻底浮现在了公众面前。

当时尚在外地出差的刘加良看到这则新闻后顿时敏感起来,是出于法律人对法治事件的敏感,也是为人父母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忧心。刘加良觉得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对公众有一个交代。

7月22日,刘加良决定就长生疫苗事件向山东卫计委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开问题疫苗招投标基础文件、流程文件、合同履行信息,以及山东省卫计委作为省疾控中心的主管单位针对事件的应对情况。当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迈出这一步时,他直言:“正如公开信中所说,生于山东,就应该有对生养我的这片土地的敬重。”

公开信原文中写道:

“我长于山东、工作于山东,家中小朋友仍是学龄前儿童,故对此事件相当愤怒。问题疫苗的购买端及其监管方是否存在违规与过错,我目前疑惑颇多。近几年以来,我研究公共利益的法律保护机制用力不少,这次我认为付诸行动也很重要。故,今日上午我用EMS向山东省卫计委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期待其能依法回复。”

疫苗案件的发酵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很快,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作为问题疫苗流入地,山东省相关部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后,刘加良的申请有了结果,山东省卫计委依法及时进行了回复。此事过后,很多人都问刘加良,为什么要在一个情况并不明朗甚至得冒很大风险的时间节点选择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刘加良对此报以一笑:“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接受采访时,刘加良就此事很感谢学校和学院,在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发出后,学校和学院自始至终无人向他施压,他认为这对他来说就是很大的支持。

公益诉讼,心系民生

法律维系着民生的切身利益,其中的公益诉讼制度虽带不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背后所带来社会价值不可估量。刘加良作为一名法律人,多年专注于公益诉讼领域。

自2017年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进入全面推进的常态化阶段以来,山东省检察机关积极作为。由于检察公益诉讼是新生事物,实践过程中的疑点与难点层出不穷,亟需学术界提供智力支持。在重要当头,刘加良怀着高度的使命感,积极参与并开展针对山东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培训班的授课工作,让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能够落地山东,服务社会。期间,刘加良三次获邀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培训班授课,并参加模拟庭审活动,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参训检察官们的一致好评。

前往授课时,刘加良问清地点后便自行前往,中午也不需要专门的招待。课上,刘加良根据早已准备好的讲义,深入浅出地将学术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同时将实践方法贯穿课堂;课下,检察官们也经常就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刘加良在微信上进行交流,刘加良总是耐心予以答疑解惑。在刘加良看来,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国有资产等方方面面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重视公益诉讼是法律事业的进步,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好事。作为法律人,刘加良心有家国情怀,对待检察公益诉讼培训,他始终感到使命在肩,丝毫不敢懈怠:“尽自己所能为公益诉讼贡献一份力量。”

2018年11月19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向山东大学致函,向刘加良表示诚挚谢意。济南的初冬来临,渐渐显露出萧索的氛围,省检察院的致函却让刘加良感到倍加温暖:“冬的本义是终结,是先民系绳记事的绳结,社会发展与人生进步就像四季一样,只有一次又一次地跨越凛冬,才能迎来更好的万物生机。”刘加良对公益诉讼有着极为乐观的预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美好的向往。面对感谢,刘加良谦虚地表示这只不过是分内之事。“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做就没有改变,做了才会向积极的未来靠近。”在谈到当下社会存在一些负面问题时,刘加良如是说。

苦攀生活,拥抱改变

平日里,刘加良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时常奔波在路途之中,对沿途的事物与风景有着独到的“视野”。他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看到人群的悲喜交加,仅是小小的车站里便发生着无数生活片段。刘加良便在这个过程中见证着、观察着、思考着。同时,刘加良又是一个善于记录生活的人,他以“苦攀”为名写着自己的心情随笔,以严谨的文风述说着自己的感悟。“写随笔不仅可以记录生活,还可以熟悉文字,不生疏于自己的学术写作。”在他看来,生活于他而言是一次次突破自我的攀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只有不断克服与超越,才能交出自己满意的人生答卷。

谈及因何选择学习法律,刘加良笑称是因为小时候看过的《法网柔情》让他印象深刻。在法学的道路上,刘加良对自己所遇到的老师心怀感激:“硕士期间的导师以安静淡然的气质言传身教,博士期间的导师将孜孜不倦的质感融入日常。”他笑称,导师的严谨认真和孜孜不倦时常让作为学生的自己感到惭愧。回忆起大学时光时,他感慨如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学期间的积累。据同学回忆,刘加良在读大学时可以说是一个“学霸”,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安分”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刘加良不满足于“学生”的身份,他经常利用假期实践的机会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不论如何辛苦和忙碌,他总是乐此不疲。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提前了解这个社会,也才能更好地了解法律所带给他的责任与力量。

如今,刘加良的主要角色是一名大学教师。他时常组织法律界同学朋友一起举办大学讲座,增加见面沟通的机会,在这样的学术探讨中,来自学术界和实务工作的双方朋友可以逐渐形成共识,使尚处在模糊边界的问题在讨论中逐渐明朗。

在课堂上,刘加良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课堂,他始终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课堂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学生走神的情况,这时候的刘加良早已“眼观八方”,开始讲起自己最近接触的真实案件,一下子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别开生面的“现身说法”后又进入新一轮知识讲解,站在讲台上的刘加良就像运筹帷幄的执棋人,凭着自己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他所讲解的课堂知识点已经铺满整个“棋盘”,只待在恰当时刻落下早已演算好的那一颗子,让学生们得到最有益的收获。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刘加良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他时常在课前课后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反馈。

在出版的《啄木法树:一名青年法律学人的历炼与体悟》一书中,刘加良用“明显偏快的言语表达、明显偏厚的自制讲义、明显偏少的课间休息、明显偏奇的平时作业、明显偏难的期末考试”来描述自己开设的民事诉讼法课程。尽管这门课程本身难度很大,但通过刘加良精心的课堂设计与细心的讲解,仍然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2016年,刘加良获评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称号。面对荣誉和肯定,刘加良报之一笑,表示自己“尽心教书只为心安”。

青岛的海风吹向济南,济南的泉水循环入海,济南与青岛之间早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加良的日常时间基本就这样在济南与青岛之间的一列列高铁上奔波消逝。好友在他组织的分享会上看到他,感慨着他的生活还是像以前一样忙而有序,同时庆幸他依旧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断苦攀着属于他的法律人生。“为生虫之树解除虫忧,为健康之树均衡生长提供条件”,刘加良以啄木鸟为喻来表达自己对法律人的看法。在网络上,刘加良以“苦攀”自勉,在人生道路中不断积累,将务实带进课堂,将法律人的良心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山大学子。苦攀不仅是对过往的追思,更是对明天的展望,良心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石,更是做人的准绳。正如刘加良书中的赠语:“前路悠悠,唯有进取不可遗忘。”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杨小雪 曾依人    摄影:茆晨鑫 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何元航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