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赵小刚:筑仁心问道,谱抗癌长歌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1日 09:51  点击次数:

我们尚处在一个谈“癌”色变的时代。罹患癌症往往像一次突如其来的宣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恐惧和痛苦。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给癌症患者带来了莫大的希望,而这要归功于在抗癌一线进行科研攻关的医学科研专家。在多数人眼里,癌症依然像一个可以吞噬生命的恶魔。从医近三十载,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赵小刚教授在抗癌道路上为患者带来了一次次希望。

赵小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高校“十三五”重点实验室胸部肿瘤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胸部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肺癌和食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众多研究成果中,“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基因检测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机制与应用研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8年12月底,山东省公布了2017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名单,赵小刚教授位列其中。

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在如此之多的科研成果背后,赵小刚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并不为多数人所知。近日,在记者与赵小刚的对话中,我们才得知了他临床科研背后的那些故事。

倡导早诊早治,推广绿肺行动

“目前,肺癌是我国乃至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什么说肺癌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原因有两点,一是肺癌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二是规范化、精准治疗还远远不够。”赵小刚教授表示,“如果及早发现,及早进行规范化精准诊疗,肺癌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谈到肺癌的存活率,赵小刚教授的语气渐渐凝重:“三五年的时间,对于健康人来说或许只是一段时光,但三五年的存活时间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却至关重要。”为肺癌患者争取到更长的生存时间,已经成为了赵小刚教授的一个心结。“肺癌难治,难就难在大部分发现得比较晚,尤其是广大普通百姓缺乏健康查体意识。等到疼痛加剧、咳血、发烧再做检查,大多为时已晚。”赵小刚教授不无惋惜地说。“其实,早期肺癌的筛查手段很简单,做个胸部CT或者血液学检查就可以。”采访中,赵小刚教授反复强调,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筛查,尤其是45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更有必要进行早期筛查。

“通过早筛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越早发现,手术治愈的几率就越大。早期肺癌病人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病灶,而且术后无需放化疗,甚至可以达到100%的治愈。临床大部分不好治愈的病例,基本上都是中晚期,发现太晚,而且肿瘤出现了转移。”赵小刚教授始终站在抗癌一线,面对如今广大群众缺乏健康查体意识的现状,他深感担忧,思维观念陈旧与医疗条件受限决定了健康查体意识的普及之路依旧漫长。

抗癌,上医“未有形而除之”。面对癌症,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赵小刚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一些建议:“预防肺癌通俗来讲,一是少生气,保持好心情;二是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癌物,有雾霾时我们戴口罩,避免‘一手烟’‘二手烟’。总之,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赵小刚教授希望将肺癌扼杀在萌芽中,他向记者介绍了医院正在开展的“绿肺行动”。“这个活动目的在于早期发现肺癌、做到早诊早治,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全省肺癌早筛搭建了平台。”据了解,“绿肺行动”已经开展了两年,免费筛查了5000余例,主要通过“肿瘤标志物的血液学检查+胸部CT检查”的方式进行筛查。目前,“绿肺行动”继续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展。医者仁心,赵小刚教授在对肺癌的诊治和研究中倾其心血,对生命的敬重使得他在行医之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

聚焦临床科研,力求精准诊疗

从事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载的赵小刚教授,一直坚持“基于临床、服务病人”的信念,始终坚持科研成果用于临床、服务病人。

1992年,赵小刚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接触了无数的肿瘤病人。每当看到病人的悲痛与无助,他的心也会隐隐作痛,于是他下定决心从事临床科研,从病人实际入手,反复研究,攻克难题,并将科研成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二十多年过去了,赵小刚教授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十年前,一位被确诊为晚期肺癌的大爷找到了赵小刚教授。“患者当时体内肿瘤体积偏大,如苹果般,并且毗邻血管,手术难度非常大。”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赵小刚教授决定术前先进行两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后,奇迹出现了。这位大爷体内的肿瘤缩小了一半,再经过后期手术和辅助治疗后,预后很好。说到这个案例,赵小刚教授倍感欣慰。如今,这位老大爷身体依然硬朗,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此后,有着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赵小刚教授反复琢磨一个问题:“不同病人同种药物,有些存活一两年,有些甚至存活十年。究竟是为什么?”赵小刚教授意识到除了和病人自身状态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肿瘤本身存在着异质性:“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治疗方式都一样,但治疗效果却相差甚远。”为了研究肿瘤的异质性,优化治疗方案,延长病人生命,赵小刚教授走上了临床科研这条路。

其实,赵小刚教授的临床科研的目的很简单,便是为了使科研成果转化并最终让病人受益。“每个医生也应该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面对患者的信任,赵小刚教授更加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病人相信你,愿意把生命托付给你,我们就应该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当自己的科研成果使得病人受益时,哪怕只是一个病人,他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对于肺癌,目前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中医治疗、免疫治疗。赵小刚教授表示,手术治疗最基本,我们的仪器设备和手术水平同国外差距不大。手术治疗后,如何通过化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这是肿瘤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每个病人术后都要进行辅助化疗,但效果却大不相同,这说明化疗方案选择上可能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早在2010年,赵小刚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就已经根据病人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化疗方案的优化选择,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

对于赵小刚教授来说,科研不是在实验室里的凭空想象。作为医生,他坚信问题来源于临床,最后也要用于指导临床;实验的最终目的还要回到临床应用中去。以基因突变为例,目的是最终实现真正的精准诊疗。这是赵小刚教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重视学科交叉,掌握关键环节

作为团队带头人,科研团队中的成员既有临床医生又有科研人员,其中包括外科、内科、检验科、病理科、肿瘤科还有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面对学科未来的发展,赵小刚教授一个超前的想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计算机、云算法、大数据……这些很难让记者与抗癌联想在一起。赵小刚教授表示:“目前正和计算机学院、数学院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肺部小结节诊断的研究,运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提高肺部小结节的诊断率。”在赵小刚教授的详细解释下,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在肺癌防治领域一个崭新的医疗蓝图,“我们采取人工智能,把医院所有早期肺癌的CT片子,让机器学习和深度记忆,依靠山大计算机学院和数学院的专家团队帮我们不断修正算法,从而研发出人工智能软件。”赵小刚表示,这款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出来,主要是想运用到基层医院。目前,每家基层医院都有CT设备,但是受限于诊断水平,早期诊断率也不是很高,而多学科联合会诊则会提示应该重点关注或者需要定期复查的病例。所以说,这款软件能够指导基层医院开展精准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于这款人工智能软件的原理,赵小刚表示,CT结果和打印出来的片子是不一样的。CT结果是分层呈现,我们把每一层有问题的传输进去,而且标注问题在哪儿,这样机器就能分辨、不断学习。一旦出现肿瘤特征,机器可以自动识别,从而判断存在恶性肿瘤的几率。“我们这个软件分为影像、血液指标两大模块,两者结合才可能会有突破性进展。”赵小刚教授表示,研发这款软件目的在于指导临床,给病人带来福音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成立了面向20多家县级医院的山东省肺癌联盟,这款人工智能软件一旦研发成功后,将首先在这些基层医院进行试点。谈到临床科研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赵小刚教授反复强调临床科研的关键数据、关键步骤一定要自己做,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与可靠。

拒绝闭门造车,坚持博采众长,赵小刚教授始终认为做科研要海纳百川,求同存异。“依靠山东大学的平台,科研过程中可以广泛征求一些专家的意见,取其精华,融会贯通。”赵小刚教授强调,虽然科研团队是固定的,但科研是开放的。科学无国界,我们的团队更是具备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积极与海外科研团队开展合作交流,注重思维创新与人才培养。

医者治病救人,师者教书育人


说起教师和医生这两个职业,赵小刚教授很欣慰、也很自豪。在他的心目中,医生和老师是最崇高的,一个是白衣天使,一个是灵魂的工程师。儿时赵小刚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医生或老师。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赵小刚教授坚信,一名出色的医生,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也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一定要把自己的所学授于学生,鼓励他们外出深造,希望都能超过我。”这是赵小刚教授从事教学工作的朴素愿望。

谈到如何与学生相处,赵小刚教授有他自己的方式。他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心去交流。在这点上,赵小刚教授的学生张维全谈了他自己的感受。在他心里,赵小刚老师是一位把学生当朋友,懂得“放权”的老师,把控研究方向,同时给予学生们独立的空间进行科研和学习。但在赵老师的心里始终有个原则,便是要求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一定要真实可靠,决不弄虚作假。

“平时的赵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经常与我们亲切交流。每逢传统节日,赵老师都会把我们聚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倾听我们的烦恼,互相打气鼓励。”张维全说,赵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外出开会学习交流,出差前,因为担心学生的经济拮据,细心的赵老师常常会预支差旅费给他们。作为学生们的领航人,赵小刚教授始终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业、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赵小刚教授还提到,学生的人品是选拔的第一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们的选择。”他用一首老歌说出了带学生的原则和方法。

多一份鼓励,多一点耐心,在引导学生时,赵小刚教授始终提醒自己的学生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稳扎稳打。他勉励学生遇到难题一定不要丧失信心,然后与学生一同攻坚克难,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面对科研中的失败与困境,赵小刚教授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不一定只有成功才叫科研,失败也叫科研。科研取得了成果,可以用于临床指导治疗;项目没有显著的科研成果,说明这条路可能走不通,也可以为将来别人做科研提供借鉴意义。”正是这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让赵小刚教授在临床科研的道路上走出了大家风范。


相关链接:

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风采系列之一:刘战强:切磋琢磨,乃成宝器

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风采系列之二:刘培:埋首辞赋,不负初心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郝爱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何元航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