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她长期以来致力于公司治理及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于2017年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先后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科基金与社科基金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余篇,被新华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日,徐宁荣获第十四届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徐宁热爱管理学。早在上大学时,她就感受到了自己对管理学的兴趣,硕博期间的学术研究与跟随导师做企业咨询项目的经历,让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管理学的魅力,坚定了继续从事管理学研究的信念。从读博期间因成果丰硕获得校长奖学金,到如今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诸多成绩,她一边在学习、科研中丰富着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一边在教学与实践中散播着管理学的魅力……
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中探索管理学的魅力
对徐宁来说,管理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它的科学性在于,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在管理理论构建及演进基础上的管理理念、组织、制度及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可以创造无限价值。它的艺术性在于,在指导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徐宁一直从事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在科研与实践中,她在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不断探索,追求两者的相互融合。
2005年,中国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继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中国股权激励进入全新发展时期。2008年,正在读博的徐宁认识到股权激励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脉络梳理与研究文献的评述,她发现,在股权激励研究领域中存在最优契约假说与权力寻租假说的争论。为进一步探究并解决理论界的分歧,并探索其应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特规律,在提出股权激励契约结构内生假说的基础上,她手动收集了2006-2008年三年间推出股权激励的所有上市公司的草案,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皆备的著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安排与制度设计》,书中对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并结合企业实践,得出了诸多对企业有价值的结论。该著作获得了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随后,徐宁将研究视线转向了如何通过高管激励契约设计等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自主创新能力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桎梏。然而,中小企业的制度设计,很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通过股权激励制度等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中,徐宁创新性地从“价值创造”导向出发,探讨公司治理的效用及作用机理,在理论上对传统的“价值分配”视角进行了拓展与升华,也在实践中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供了制度基础。她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直到现在,徐宁还经常被邀请为企业家进行股权设计与股权激励等内容的讲座。她认为,股权作为组织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股权设计好了,制度架构完善了,企业就具有了内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宁参与过多项企业咨询规划项目。她所在的公司治理研究团队,与海信集团、山东烟草公司、山东出版集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它们的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制度优化、管理创新等给予了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企业就是管理学的“实验室”
徐宁说,管理学研究一定要“顶天立地”。既要有对理论研究领域的边际贡献,又要紧密关注时刻发生的企业案例,研究结论对企业发展也要有所裨益。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企业委托课题,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获得研究的灵感与思路,企业就是管理学的实验室。
很多企业家都从徐宁的课程中受过益。一位企业家听完徐宁的课以后,根据所学知识将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一年以后,他高兴地给徐宁打电话说,受益于结构变革,公司的营业收入增加了50%。另有一位企业家听完徐宁的课跟她说,近期企业正好有一项投资项目,涉及到了股权分配事项,“听了徐老师的课,感觉醍醐灌顶”。
她近期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对企业高管们进行深度访谈中获得的灵感。在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中国的经理人市场尚未成熟,那么在中国情境下高管声誉有没有治理作用呢。进一步研究后,以《“舍利取义”还是“为名所累”?中国情境下高管声誉的双重治理效应及优化路径研究》为题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多位匿名函评专家建议优先资助,一位专家提到,这一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充分注意到了中国情境的特殊性,善于结合中国情境构建分析框架,凝练科学构念,这是许多同类项目申请做不到的地方,有可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情境意义的公司治理理论。
让学生爱上管理学
提起徐宁老师,管理学院很多学生都会说:“啊,就是那位上课特别棒的美女老师”。每学期期末课程评价,徐宁总能收获很多来自学生们大段大段的赞美和喜爱之词。“课堂气氛活跃”“热点案例丰富”“能把‘死板’的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徐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徐老师是我的女神”“爱了爱了”……她的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也获得了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等教学方面的荣誉。
上过徐宁课的学生都知道,她善于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来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学理论,而这正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徐宁会从历史中的管理学、生活中的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实践中选取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出鲜活的管理实践过程,再运用视频进行补充;有的时候还会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将理论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她的上课课件处于随时更新的状态中,除了学期初对课件进行一次更新外,每次上课前,她也会对课件进行二次查阅、更新,将最新的理论进展和企业案例补充进去。
徐宁说:“大学生相对于高中生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不能再像高中一样让学生去学习固化的知识,大学老师更多的要像指路明灯一样,给学生以方向,锻炼他们的探索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每讲完一个理论,徐宁会引导同学们讨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她还会在每节课上提出几个学术界或实践界存在争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在课程讲述中,会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引导他们构建学术思维。徐宁认为,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管理学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感受到管理学理论的魅力。
多维取材,寓教于例;紧跟前沿,充实内容;情境模拟,强化互动;拓宽视野,启发思考。这四点正是徐宁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生动总结。
曾经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每人给徐宁写过一张小卡片表达感激之情,其中有同学写到:“徐老师,我拿到管理学那么厚的书,感到‘生无可恋’,但是听您讲完之后,我就爱上了管理学”。徐宁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门专业课的使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们是他们探究本学科的第一位领路人。” “让学生爱上管理学”是她对教学的极致追求。
受益于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两位恩师对自己的教导,徐宁在对自己研究生的指导方面也受两位导师的影响:学术上引领指导、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平易近人。她说:“作为大学老师,教学与科研都是重要的职责,二者相辅相成,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但最终的成果应该体现在学生成长方面。”
徐宁形容自己导师对学生的好时,说导师会坚持每周召开读书研讨会,在批改学生论文时非常负责,甚至标点的错误都会给学生指出来;对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是不计回报地给予帮助。如今,她的学生、2020级硕士研究生曲维实说:“老师生活中对我们很好……她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努力和认真,这也是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