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图强报国山大人 | 王汉鹏教授:韧者笃行,厚积薄发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15:01  点击次数:

王汉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校企联聘学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岩土试验技术与系统装备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控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包括部门推荐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课题10余项,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80余篇,他引超过3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核心专利实现转化应用(已为20余家单位研发近30套试验仪器装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平台团队支撑,真学实干笃行

从2007年毕业留校,弹指一挥间,王汉鹏教授已经工作了十六个年头,谈及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说:“平台、团队,从一而终,真刀真枪地干”。他认为,课题组的成功,离不开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平台的支撑、优秀课题团队的支持,以及正确的研究方向。“大河里有水,小河里不干”,王汉鹏教授引用这一谚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平台、团队的建设和个人发展的密切关系。作为岩土工程中心最早毕业留校的博士,在课题组建设方面,王汉鹏教授秉承岩土工程中心理念,倡导“家文化”。在淮南开展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时期,条件艰苦,在租住的一间小房子里,组内师生同甘共苦,同吃同住,融洽相处,营造了家的温暖。这一段和谐与温馨的经历,既是项目最终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课题组“家文化”产生的源头活水。

王汉鹏教授(中)与学生合影

王汉鹏教授认为,课题组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对科研事业的执着。2022年,他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项目成功获批,其背后便是课题组与合作单位持之以恒推动的结果。从2004年开始,在王汉鹏教授的脑海中从没有休周末的概念,每天都排满了科研与教学任务,“赶早不赶晚,争分夺秒做好每一件事”。他带领的课题组除了做好基础的科研理论研究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去解决工程中的难点问题。秉承着岩土中心一直以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理念,王汉鹏教授课题组先后主持承担包括部门推荐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课题等纵向课题10余项,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30多项。

理论联系实际,聚焦重大工程

王汉鹏教授认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很大的优势与潜力。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难点最大的国家,专业培养背景深厚,川藏铁路、滇中引水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正在或准备开工建设。和地上结构工程相比,地下工程建设在地下的岩体里面,涉及问题多而杂,如多场耦合、高渗压、强扰动等问题,相对应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包括理论研究、数值计算、物理模拟等。地下工程“黑箱作业、问题复杂”的特点,决定了这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研究空间,许多顽疾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破解,需要有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的学者去解决。另一方面,深部地下盐穴储库、压缩空气储能等深地储能,地热能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CUS)等未来一大批深部工程亟待研究建设。这就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同时也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王汉鹏教授经常嘱咐学生要提高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秉承家国情怀,以自己所学,真正解决国家发展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实干报国中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

重大工程中的难题往往涉及交叉学科的问题,王汉鹏教授提出了基于重大工程课题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战略需求,坚持多学科交叉创新,突破了大型模拟试验装备系统关键技术。2019年,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教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加载充气保压条件下巷道掘进揭煤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填补了突出全过程真实模拟的技术空白。

新闻发布会上向嘉宾介绍关键技术与仪器系统

带领课题组与学生在国家能源集团特大型现代化煤矿调研

针对专业特色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作为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核心成员、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王汉鹏教授坚持党建引领、思想铸魂,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在国能集团、淮南矿区、兖州矿区等多个工地和实验室建立党支部,打造了国家重难点工程建设现场科技攻关堡垒。

科研反哺教学,实践引领创新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王汉鹏教授创新提出了“科研反哺教学,实践引领创新”这一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他汇聚十几年积淀的科研成果出版了《地下工程物理模拟》《有限单元法》等教材,同时建设了地下工程物理模拟虚拟仿真系统,以国家重大工程科研案例启发式教学、以原创性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将最新知识引入课堂,强化了科教融合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带领课题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多项课题实践,让研究生在科研攻关中锻炼成长,“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相融合。他还依托自主研发的科研仪器,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案

王汉鹏教授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在研究生培养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教育方案,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他的课程广受学生好评,其中,研究生课程“有限元原理与编程”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同时还承担省级/校级教改项目7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获得山东省和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各1项。

王汉鹏教授认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学习、沟通交往、健康管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保证重大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全寿命周期的安全运营,就要以深厚的专业能力为基础。而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除了从课本上获取外,也要注重主动思考和实践创新。研究生应更系统学习研究思路与方法,着重独立学习与科研实践的能力,学会自己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自己的短板要持之以恒地奋斗,坚信勤能补拙,厚积薄发。此外,他还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创新工程实战“沉浸式”育才模式,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与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油管道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十几家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实习实践平台。

课题组研究生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成功开展模拟试验研究

课题组老师与2021届地空系本科生

王汉鹏教授认为,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学生不仅要治学,更要修身。他结合十几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心路历程,编著了《研究生自我修养》一书,引导学生树立报国成才的大理想,努力塑造优秀的品格、品行、品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周末,如果没有关键任务需要完成,课题组会定期组织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平衡科研与生活。在课题组的微信群内,王汉鹏教授经常鼓励大家,同时他关注每个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学生更愿意与王汉鹏教授谈心事,聊人生。他的学生有2人获国家奖学金、50余人次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和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你的目标就是把当下的每一天扎扎实实做好。只有不断地沉淀,才能慢慢触及自己的梦想。”王汉鹏教授提醒年轻人要志存高远,切忌好高骛远,人生目标的实现源于踏实做好当下的事情。他鼓励年轻人要从“德、学、身、行”多个维度提升自我,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一切的努力终将会在旅途中的某个节点展现意义。

【供稿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作者:孙仪斌 钟雨谷 王伟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林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