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学校奋进“双一流”的征程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重任在肩、冲锋在前,高举理想之灯、信念之炬,用大智慧、大情怀一笔一笔绘制着学校事业发展的蓝图;奋进途中,那一盏盏经久不熄的灯光、一声声继续前行的号角,见证了他们胼手胝足、精勤不殆的奋斗姿态和昂扬风貌;他们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与全校师生同心筑梦、砥砺奋进,为学校事业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谋取最大公约数;他们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树形象、办实事、聚人心、开新局。他们是,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机关奋斗者们。近期,“山大面孔”将推出“机关奋斗者”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奋进故事……
人文社科院王雅迪:努力让工作充满“人情味儿”
最近,人文社科院王雅迪犯了咽炎,在服务大厅接听咨询电话时总会时不时地咳嗽。电话那头的老师们得知她的病因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她的关心和安慰,有的怕她有心理压力,以自己的病愈经验安慰她;有的微信给她发来小视频,告诉她按哪个穴位好使;更多的是给她推荐各种偏方和药方:柠檬、蒲公英根、胖大海、罗汉果、中药方……怕她记不住,有的老师还特意在微信上把药方再写给她。温馨关爱的背后,源于老师们的热心,更源于王雅迪平时工作中对老师们点对点的细致服务。
在遵守项目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王雅迪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有“人情味儿”。她的微信好友中包括很多学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学者们有疑问,很快就能得到她详细准确的答复。项目结项期,遇到结项困难的学者,她会一一核实存在的困难,尽全力帮助学者解决问题。一次,有位学者家中发生重大变故,无法正常结项。了解情况后,王雅迪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帮学者争取了半年的延期,使学者感动不已。
工作三年来,王雅迪能明显地感觉到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她觉得,这既得益于学校在人文社科方面的顶层设计,得益于学者们的智慧与努力,也有赖于学校对学者的人文关怀和激励支持。她说,自己从事的是个阳光职业:你在努力照亮别人,而从别人身上获得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也照亮了你自己!
后勤保障部游勇:面对师生需求,我们的回答是:“马上落实”
春天的校园里,百花齐放,师生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在美丽的校园景色间留影。后勤保障部游勇的关注点却与赏春者截然不同:“这边麦冬的苗太弱,需要施肥、催苗”“紫叶李太甜了,容易招虫,雪松也是”“枣树可不能和松柏种在一起”……在校园里穿梭、奔波,检查草木生长状况,巡视开关站、泵房,移动办公、现场办公,是他的工作常态。入职30余年来,游勇深切感受着工作中的“变”与“不变”。
左二为游勇
“变”体现在后勤工作变得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水电管理方面,从用电管理的“两备一用”到用水质量的严格把关,后勤有一套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检查流程。绿化管理方面,以植物浇水为例,从水管漫灌到自动喷灌,方式越来越向精细化和节能化发展。下一步,后勤还将积极推进更精准节能的遥控喷灌。
“不变”则体现在“让师生没有后顾之忧”的初心上。后勤保障部通过“相约后勤——服务保障与学生会面对面交流群”“山大物业研讨微信群”、组织“走进学院”活动等积极聆听师生的需求。同学们反映去食堂吃饭晚了饭菜就不够了,后勤便延长半小时用餐时间;下课晚了,没时间去澡堂洗澡,后勤便创新“三班倒”的值班制度,延长浴室开放时间。此外,在为师生排忧解难的同时,后勤保障部也积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有学生社团提出想联合后勤开展植树活动,“安排”;有的社团提出想体验疫情防控期间后勤人员消毒工作的辛勤不易,“安排”……
游勇说:“我们就想让师生安心地教学、学习,把服务保障的事情,都交给我们。”
党办校办武伟:12345热线上的“校务百晓生”
进入明德楼师生服务大厅,顺着走廊右拐,走到头,就是学校刚刚设立的校园“12345”师生服务平台的办公地点,门是一直打开着的,门口就是党办校办武伟的工位,工位上的热线电话不时响起,陆陆续续也有人来询问问题,武伟始终面带笑容,语气温和,耐心回答着每一个咨询的问题。
每天接听四五十个电话、接待一二十位面对面的问题咨询,还要兼顾OA印信、授权审核等工作。武伟的工作节奏一直是繁忙、紧凑的,但他身上却有种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沉稳静气。线上线下回答问题时,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打哪个电话号码、去哪个单位的哪个办公室、找哪位老师,他言简意赅、张口就来,让人不由地惊叹、佩服他的业务熟练程度。从最初的“看笔记回答问题”到如今的信手拈来、从容应对,强大的业务能力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学习、背诵、积累和恪尽职守、服务师生的毅力和决心。
热线来电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况和问题,无论对方情绪如何,武伟始终牢记自身职责所在,用共情的态度服务师生、校友,倾听对方诉求,“能办尽办,有困难的想尽办法协调办”“有反馈就要有回应”。多年工作中,他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就在前不久,一位78级校友通过“12345”反映的档案问题,经过协调转办已顺利解决,这名校友特意给母校发来感谢信。武伟觉得,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帮助师生、校友并获得认可,是一种至高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在新的师生服务平台上,武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为师生多做事、做实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校园“12345”成为师生信赖的信息平台、工作生活支撑平台,让师生收获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
图书馆刘莎:我的工作关键词是耐心、爱心和热心
问:在图书馆借书有几种图书获取方式?
如果你的回答只有按照索书号去图书馆找书,那就未免太“out”了。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方便师生,图书馆新推出了包括图书代借代还、纸质图书电子版委托发送等在内的多项暖心服务。除了上述提到的新的借还方式,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图书馆还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推出了一项更便捷、更一目了然的索书方式——按图索书。点击图书馆网站检索图书页面的“定位”按钮,会自动弹出寻找该书的“路线图”,甚至精确到哪个书架哪一面的第几层。师生们在大呼“方便”的同时,纷纷调侃:“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心仪的图书啦!”
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刘莎说,在图书定位方面,山大图书馆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这种精准细致的服务背后,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以读者为中心”理念的践行与辛勤的付出。刘莎在2020年8月13日的山大日记中记录了图书馆开展RFID标签粘贴转换工作的场景:“从早晨七点半到晚上九点,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3.5小时……八月份的济南,骄阳似火,天气闷热,大大小小的书库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就这样,在16天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12个书库、88.7万条标签、88.7万次数据的转换工作,让山大的图书馆智能化迈上了新台阶。
当被帮助的读者送来一个橙子,当几经辗转帮助外国留学生解决问题后收获一串表达谢意的爱心表情,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小温暖”是刘莎和馆内同事们成就感的源泉。她说:“哪怕是一件小事儿,能帮到读者,我们就很开心。”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吕国凯:还是要用心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产出大成果
不久前,学校本科招生宣传片《山大朝夕预见你》在网络上被刷屏了,视频专门聚焦了学校高精尖的实验大平台,这让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吕国凯特别高兴:随着学校实验大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平台在履行好支撑保障的使命任务外,也逐渐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张靓丽名片。
《山大朝夕预见你》视频中出现的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
近期,来到单位后,吕国凯第一件事就是登陆学校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预约系统,查看前一天的设备使用情况。忙完紧急的工作后,他每天都会去位于生命北楼的球差电镜设备施工现场去转一转,盼着设备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引才作用。在他看来,一流设备、一流服务和一流成果的核心是一流的人才,设备和管理都是为人才服务的,成果的产出也要依靠人才。令他高兴的是,学校大平台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进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近期,听说山大正在安装球差电镜,很多原来没关注到咱们学校的人才也开始主动投递简历了”吕国凯说。
右一为吕国凯
平台规划和设备落地,看似简单的两项工作,中间却需要面临很多挑战:前期规划要考虑平台对学科、科研的支撑作用以及利用率等问题;设备招标采购过程中,每一轮谈判,都需要有强大的专业背景、对设备和市场情况的了解以及谈判技巧为基础;设备落地时,还要考虑楼层、空间、磁场等各种专业因素的要求。因此,对吕国凯来说,每开展一次大平台的规划与设备购入,他都会来一次“相关专业知识的大恶补”。当然,成就感也很足,对比几年前与如今学校的实验平台的照片,想到这些是自己和同事们从无到有一点点建起来的,想到平台对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工作热情也越来越旺盛了”。
财务部周蕾:“死磕”每一分钱 温暖每份财务单
左一为周蕾
走进明德楼的财务报账大厅,每天都会听到由各种声音交织成的工作协奏曲:你问我答的对话声、哗哗的纸张翻阅声、叮铃铃的电话声、打印机吱吱吱的打印声……一位小姑娘拿着一摞报销单走到14号窗口周蕾的桌前问:“老师,这个单子这样可以了吧?”周蕾边接单子边说:“我看一下亲……没问题了,不过你们这个印花税和附加税也可以报销的,这里面没有,这些票据日常都要留好呀……”把票据投到箱子里,临走前,小姑娘特意折回来对周蕾说:“老师,你人好好啊……”
周蕾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可以用“随时在线”来形容:人要随时接待、电话随时接听、微信咨询群随时回复。就连走在路上、在食堂吃饭,她都会被猛不丁停下车子或者猛然回头的老师追问:“周老师,我问你个问题……”周蕾有时候都纳闷,“咦,我都戴着口罩呢,竟然还能认出我来。”
财务工作联系部门多、服务对象广、时效性强、精确度要求特别严格。因此,对于负责基础核算工作的周蕾来说,细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在数据处理中,“哪怕是一分钱对不起来,也要死磕到底”。周蕾说,有时候,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会发现每张单子都是有故事、有温度的,透过它们,她仿佛能看到学校事业发展奋进的脚步,也就更增加了对每份单子的敬畏感和为师生服务的责任感。
最近,周蕾在看《智能会计》,这是我校管理学院编纂的立足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发展前沿的一本书。畅想未来财务发展前景,周蕾觉得,学校的财务工作也越来越智能化。
“不过,无论如何智能化,我们全心全意为师生医务员工服务的初心和理念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周蕾坚定地说。
学工部夏飞:我的工作能量来源于我们整个学工队伍
学工部夏飞记忆中一直定格着一个难忘的场景:去年5月18日,寂静了大半学期的校园中绿意比现在要葳蕤茂盛一些,一大早,夏飞和迎接学生返校的工作人员们就在学校南门翘首以盼,当第一个学生出现在学校门口,下车、进入入校通道、行李消杀、过测温门……现场工作的老师们激动地纷纷向学生大声说着:“欢迎回校!”没有经历过前期长时间的、周密、繁重的学生疫情防控与准备、部署工作,没有与学生分离这么久,都不足以体会当时现场人们的激动心情。
前排左三为夏飞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学生评奖评优、教育管理工作之外,夏飞肩上多了一份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学生工作组的担子和责任,每天10余个疫情防控学生信息台账、几十万条数据汇总统计、多次演练、11批次学生返校,工作的忙碌程度,从她干练的工作风格、紧凑的工作节奏和较快的语速中可以体会一二。但她却说,自己工作的最大能量来源于整个学工队伍。从事学生工作十几年,她能深切体会到学工队伍尤其是一线辅导员们的辛苦。一项政策的具体实施、一个通知的传达、一项数据的收集,在她这里是“1”,到了辅导员们的头上,就要乘以上百的学生数字。因为这份相互理解与“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共同目标,使整个学工队伍特别有凝聚力、有默契,“有时候像家人一样,特别有人情味儿”。
右一为夏飞
学工部有个坚持多年的传统,对夏飞影响很大,就是“不轻易说不知道”“不轻易说不能办”,即使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或者自己确实不知道,也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帮来电师生寻找解决途径。夏飞一直信守着这条工作准则。她说,学生工作链条和网格搭建得牢固不牢固、顺畅不顺畅,真心与真情很重要,“坚持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你的真情以待也会被以真情回馈”。也许,这就是她所说的整个学工队伍“充满默契与人情味儿”的答案所在吧。
未完待续,接下来,“山大面孔”将继续聚焦“机关奋斗者”群体,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