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着一口京味,文学院新生张瀛兮落落大方地与笔者打招呼,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书香雅韵的独特气质。谈起文学,谈起山东大学,张瀛兮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对文学的亲密感源于家庭的熏陶。家里的长辈在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自身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张瀛兮热爱阅读的性格。同时,作为中医的爸爸会在空闲时,把长存于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字一句讲给张瀛兮。当然,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润物细无声。“有时他从午觉中醒来,会很高兴地躺在床上,嘴里念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张瀛兮笑着说。在这种文学气息极其浓厚的家庭氛围中,张瀛兮从小便对文学产生了别样的亲切感。在这份特殊的情感加持下,她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开始就遥遥领先,加之老师的鼓励,在小瀛兮的心灵里,文学深深扎下了根,并且持续茁壮成长。
初中时期,她爱上了三毛的散文,艳羡三毛恣意洒脱的人生态度,也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看待生活的不同角度。在那个青春恣意的时期,她偏爱三毛那篇《梦里不知身是客》。在那篇对自身生命的回忆中,张瀛兮看到了作者的回顾与自省,同时也带给了她自己更深的思考与探索。到了高中,也许是成长的作用,她更喜欢汪曾祺先生散文中的世界,喜欢带着趣味的文字,更喜欢发掘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点。文学成为了张瀛兮繁重课业的调味剂,同时也让她看到了诸多不同视角下的世界。对她来说,文学是斑斓的、自由的、亲切的。
在巍巍荡荡的文学世界里,张瀛兮有自己的独特选择。高三时,她选择了报考山大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自2020年开始实施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本研衔接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山东大学最早的专业之一,1994年入选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张瀛兮对古文字学向往已久,从小开始,她面对古文知识始终是好奇大于抗拒。因为自小对于文学的别样情感,学校一发新课本她第一时间打开的便是语文书。中学时第一次在书中看见文言文时,她十分新奇地对着书下注释翻译文章,而后便被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篇文章便是蒲松龄的《狼》。她觉得可能是蒲松龄先生的《狼》写得过分有趣,不然也不至于热爱于斯。从蒲松龄先生的诙谐短文《狼》,到迷幻曲折的《聊斋志异》,她始终坚持按照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疏通古文,充满热情地投入古文的怀抱。“在学到一些新的文学知识的时候、自己琢磨明白一篇古文的时候,真的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她说,“选择中文系的强基计划也是因为想在中文的世界里呆久一些,尽可能多地窥探到文字的奥秘。”
张瀛兮对山大的首次了解来自高中学长学姐的介绍。其中提到的“山大校风很正,学术氛围浓厚”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心。“我希望在大学中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方面。”她坚定地认为山大这种纯粹的学术氛围能够为她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更加强劲的助力。
面对将来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学习生活,张瀛兮表现得很激动。在向学长学姐请教大一课程内容与方向后,她正着手准备大学全新课程的预习。在课程学习之外,她也期待课余生活的自由和斑斓。“如果有比较丰富的课余时间,我希望能加入一些学生会或社团,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讲到这些规划时,她的眼中亮闪闪的,含着璀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