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新生故事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新生故事 | 曹苏恬:沿着爷爷的脚印,续写成长故事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14:33  点击次数:

“指尖反复划过录取通知书上‘山东大学’四个字时,心里的激动像要溢出来——爷爷讲了十几年的山大故事,终于要变成我亲身经历的日常了。”今年夏天,曹苏恬拿到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与山大的缘分,从“听爷爷讲述”正式变成了“亲身奔赴”。这位在南京长大、籍贯栏却始终写着“山东济南”的姑娘,带着对爷爷母校的向往,成为了新一代山大人。

一份通知书:让“爷爷曾在的山大”变成 “我的向往”

“济南对我来说,从来不是陌生的地名,而是爷爷口中的另一个故乡。” 曹苏恬的“山大情结”,最早源于爷爷曹秉晋的日常念叨。从小,爷爷就常跟她聊起在山大数学系的日子:洪家楼校区里满是书香的宿舍、食堂里老生给新生盛饭的温暖……这些细节,慢慢在她心里种下了对山大的期待。

曹苏恬和爷爷

“爷爷总说,山大给了他最宝贵的‘自立自强’品格。他常跟我说‘困难像压弹簧,你强它就弱’”。曹苏恬说,爷爷幼年丧亲,是靠着山大的助学金完成学业,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清苦却从没有放弃学习。当时爷爷师从潘承洞校长和郭大钧教授,老师们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曹苏恬记得,爷爷提起这段往事时眼里总闪着光,“他说没有山大的培养,就没有后来的自己。”

虽然在南京出生长大,但户口本上“山东济南”的籍贯,让曹苏恬对这片土地多了份天然的亲近。也正因如此,当曹苏恬填报志愿时,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了她的坚定选择:“不仅是延续爷爷的缘分,更想在这里学好语言,像爷爷期待的那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第一时间跟爷爷分享:“您看,我也要去您当年的学校啦!”

爷爷的山大记忆:书香味儿与人情味儿

在曹苏恬眼里,爷爷的山大故事里,藏着她对未来校园生活的所有想象。1960年,爷爷从济南三中保送到山大数学系,5月提前报到时没有新生宿舍,便住进了外出实习的老生宿舍——这个细节,爷爷跟她讲过不止一次。“爷爷说,那间宿舍虽然简陋,但书架上、床铺上全是专业书,一进门就是墨香,那时候他觉得‘知识能让人心里特别踏实’。”

更让爷爷记了一辈子的,是山大的“人情味儿”。“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志愿者,食堂里全是老生主动给新生盛饭盛菜,像家里的哥哥姐姐一样。”曹苏恬笑着说,爷爷总念叨 “在山大,学生是家人”,这种“家的氛围”让他在山大感觉格外温暖。爷爷还时不时跟她聊起课余生活:加入排球队、民乐团,“他说这些活动让他学会了平衡学习和生活——我听着就特别向往,也想在大学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

2001年爷爷回山大参加百年校庆时,曾对着焕然一新的校园反复感慨“现在的条件太好了”,还特意跟曹苏恬说 “以后要是能去山大,一定要珍惜时光”。如今,曹苏恬即将踏入洪家楼校区,她终于能体会爷爷口中反复念叨的“珍惜”:“就像沿着爷爷的脚印,慢慢走进山大的生活里。”

我的山大规划:带着传承的力量,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曹苏恬和妈妈

“刚入学,首要目标就是把语言基础打扎实。”聊起未来的山大生活,曹苏恬有着清晰的规划,这也是从长辈故事里汲取的力量。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她知道 “语言不是简单的‘会说’,而是要懂背后的文化”,而这份“想学好、学扎实”的决心,很大程度上来自太爷爷曹学修的故事给她的触动。

太爷爷曹学修是党的早期党员,曾因组织学生运动入狱两年,后来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掩护群众和矿山设备免遭轰炸而牺牲。“太爷爷面对那么大的困难都没退缩,爷爷也总说‘认准的事要坚持’,这些都让我明白,不管是适应大学学习节奏,还是应对之后的分流考试,只有踏实、不偷懒,才能把路走稳。

曹苏恬总记得爷爷常挂在嘴边的那句 “要自立自强”。即便太爷爷是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烈士,爷爷也从没想过寻求半分额外关照。他刻苦自律,在山大完成学业,后来在军队教育战线深耕,率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份“靠自己”的信念,也成了曹苏恬规划里的重要准则。“我想把专业学深一点,不只是做‘会说外语的人’,更要做‘能懂文化、会沟通的人’,这样才不算辜负爷爷和太爷爷传承下来的‘踏实劲儿’。”

“我之前了解到学校有‘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的志愿团队,特别想报名参加。” 她说,爷爷总跟她强调 “学好本事才能服务社会”,而她选择的“本事”,就是外语:“我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代故事,用外语讲给更多人听——这既是我的专业追求,也是我作为山大人想承担的责任。”

课余时间,曹苏恬也早早做好了计划。了解到山大有排球社团、自行车社团和摄影社团后,她眼睛一亮:“爷爷喜欢排球,我也想试试;自行车社团能让我多逛逛济南,看看爷爷口中的趵突泉、千佛山;摄影则能记录下我的山大生活——希望通过这些社团,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丰富,也能成为综合素质更全面的山大学子。”

写给未来:在山大,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采访最后,曹苏恬有两句话想说,一句给爷爷,一句给四年后的自己。

对爷爷,她想说:“您当年在山大走过的路、学到的道理,我会慢慢体会;您对山大的感情,我也会带着这份缘分,好好延续。”

对四年后的自己,她的期待简单却坚定:“希望那时候的我,没有虚度在山大的每一天——不仅学好了专业知识,拓宽了视野,更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有担当、对自己无愧的人。别忘了初心,常回母校看看,这里藏着我最珍贵的大学时光。”

9月的济南,秋风渐起,洪家楼校区的梧桐正在清风吹拂中热烈地迎接新生。曹苏恬的山大故事,已经翻开第一页——这一页,写满了她对缘分的奔赴,也藏着她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冯嘉雯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