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赵华俊:科研长夜漫漫,云开得见月明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1日 16:28  点击次数:

在山东大学第十届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奖颁奖典礼上,药学院免疫药物学专业2012级的硕博连读生赵华俊获得“五·四”青年科学奖,同时他带领的“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的发现与机制研究团队”获得优秀成果奖。初次见到赵华俊,便是在颁奖仪式上。他正装出席,代表医科组青年科学获奖者上台发言时自信从容,介绍学术成果时侃侃而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褪去颁奖典礼上闪耀的光环,再次见到赵华俊,是在窗明几净、朴素简单的药学院实验楼里。他刚刚办理完博士后入站的手续,面带笑容、风风火火地推开教室门,随后向记者缓缓展开了他的科研蓝图,将自己与科研那奇妙的缘分娓娓道来。

赵华俊,药学院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胃肠病学杂志GUT(即时影响因子17.943)发表SCI学术论文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与其他同学合作发表SCI二区以上文章4篇,另有一项中国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还曾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光环之下,实至名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因上世纪医疗条件差、医疗机械混用,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国内对于乙肝预防性疫苗使用较晚,我国一直是国际上的HBV感染大国,亟需相关药物的有效研究。

“在处理这个医学历史遗留问题上,现有药物抵抗HBV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赵华俊不乏忧虑地介绍着目前国内HBV感染者的现实情况,“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煎熬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找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手段仍是当前的一项挑战性任务,对于推进国家乃至人类的健康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寥寥数语表明了赵华俊研究方向的现实意义,也揭开了他从事相关研究的初心。

目前HBV的临床治疗主要针对于暂时控制病毒,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出现病毒复发甚至肿瘤复发的情况,怎样解决这些隐患?怎样努力把药效最大化?这是萦绕在赵华俊心中的问题,也是他在研究中始终探寻的方向。自赵华俊2012年在药学院攻读免疫药物学硕博研究生以来,便始终跟随导师张建教授从事HBV感染防治疫苗和佐剂的基础研究,经过几年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设计出了“pHBV疫苗”,在免疫学角度探寻出实现长期病毒学控制的方法。

“‘pHBV疫苗’是基于Poly I:C的rHBVvac治疗性疫苗,该疫苗不仅可以安全有效地消除HBV携带小鼠的HBV,还可以很好地预防HBV治疗后的再感染。”赵华俊难掩兴奋地解释着自己的成果——这无疑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展,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慢性HBV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外界评价所说,一旦疫苗投入临床使用,凭借自身优势和创新,应用前景和市场都将非常广阔。为了“pHBV疫苗”尽快实现突破,披星戴月的实验室生活成为常态、艰深晦涩的文献与他作伴、重复修改的文稿和评审专家的再三提问时常让他“痛不欲生”……在这一系列的压力之下,赵华俊愈挫愈勇,终于取得科研路上的阶段性胜利。

赵华俊(左))和导师张建教授(右)

凭借“pHBV疫苗”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赵华俊拿到了山东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等荣誉。“这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也是一份巨大的肯定。”面对褒奖,赵华俊坦言了自己获悉时的惊讶,“‘五·四’青年科学奖是非常有重量的奖项,而在我看来,我在博士生涯里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的科研成果与其他获奖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获奖着实是意料之外。”同时,赵华俊也表达了自己获奖的激动,在他的眼里,获奖是评委专家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他同样以敬意回应这份“肯定”,立志于以自己接下来的努力继续证明自我。正如赵华俊的导师张建教授所言:“这些荣誉和奖励不是偶然,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坚持与付出。”

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翻看赵华俊的履历,或许人们会认为他的科研天赋极佳,学术之路顺风顺水,虽然有些小风浪但也不足为惧。但过程的曲折却远超未经历之人的想象,赵华俊用“科学研究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总结自己的探索道路,描摹了无数个煎熬或失意的日夜。

赵华俊本科毕业于2012年,同年考入免疫药物学专业成为硕博连读生;在2019年上半年顺利完成毕业答辩,结束了自己的博士生涯。有心之人不难发现,赵华俊并没有如期毕业,他是一个延期毕业的博士生。

面对当今学术成果的高要求,博士延期毕业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毕业”仍然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牢牢卡住了赵华俊。他目送身边的同学逐渐走远,自己难免焦虑:“看着同学们顺利毕业又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多重压力之下,摆在赵华俊面前的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他究竟是应该放低标准尽快发论文以求毕业呢,还是应该沉下心保证论文水准并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呢?“人生没有正确答案”,在这道关口,没有人能够告诉他正确答案,一切最终还是凭自己。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赵华俊选择了后者。“如果我随便发论文的话,这几年的延期对我来说就是白白浪费时间了,谁会甘心呢?”都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赵华俊决定认真投稿,但是这时磨炼才悄悄拉开帷幕。

一开始,他打算投稿Hepatology杂志,经过两个月的苦苦等待,却在一审中就被直接拒绝了。这对于赵华俊是一记沉重的打击:“Hepatology杂志的审稿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专家不予以认可,甚至连返回修改的希望都没有给我。这种拒绝让我十分沮丧。”他继续投稿的勇气与信心仿佛和那篇被驳回的文章一起被否定了,他难免有些丧气。

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在一次文献阅读时,他偶然发现GUT期刊也关注胃肠病的治疗研究,自己的研究领域和GUT期刊的关注领域正好契合。但是GUT期刊由于影响因子较高,因此对稿件的要求也十分严苛,这对赵华俊和他的文章来说更是一个未知数。“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在张建教授的指导和周围人的鼓励下,赵华俊决定投稿GUT期刊。

在文章发出去的日子里,赵华俊一有空都会来到电脑前等待回复。功夫不负有心人,20天后,GUT给了他返回修改的机会。“我当时特别高兴,仅仅是一个修回就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让我觉得我的成果有希望被刊发了!”怀着美好的憧憬,赵华俊严谨地修改着文章,期待着文章被发表出来的那天。

好事多磨。一般来说,在医学领域发表期刊,二修文章已经差不多达到极限,赵华俊的文章却经历了三次修改,共耗时一年零一个月,所幸文章最终成功发表,赵华俊也得偿所愿。“基于Poly I:C的rHBVvac治疗性疫苗抗HBV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章的发表是赵华俊科研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他在磨练中抗住压力,终于苦尽甘来。

在这一年多中,希望与失望交织,欣喜和痛苦并存,他备受煎熬却又收获颇丰。“在我眼里,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比发表期刊更难能可贵的是我的成长——我终于学会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赵华俊从先前有些低沉的情绪走出,平静地说道,“之前颓废的时间里,我很渴望有一些奖项或者奖金来证明自己,证明我也是很优秀的。然后经过两年的锤炼,现在我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课题,然后做点有用和感兴趣的事情,提高自我认可度就可以了。淡泊名利可能还达不到,但是已经没有虚荣心了。”他真正地做到永不言弃、不屈不挠,并且有了经验和信心去攀登科研路上的下一座高峰。

收获风景,承担责任

科研道路上总少不了孤独与寂寞,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日子里,赵华俊同样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那段时间是老师、同学和家人在默默支持着我。”赵华俊非常感激身边的人给予了自己正能量。他回忆自己在实验室的日夜,实验室的氛围总是非常活泼,课题组师兄师弟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总能冲掉些许心中的阴霾。科研路上本是孤独寂寞的,周围人可以与你并肩作战、可以给你鼓励与帮助,但真正的成果是要靠自己完成的。

说完了经历过的挫折,赵华俊话锋一转,聊起了博士生涯开心的事情:“目前来讲,最让我高兴的第一件事当然是顺利毕业,第二件是今年入选了博新计划。”“博新计划”的全称是“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设立的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在全国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国家提供资助支持,赵华俊顺利入选。毕业只是赵华俊博士生涯的结束,是科研路上的一个节点,后续的人生规划在他的脑海里愈发清晰。入选“博新计划”后,赵华俊计划继续寻找病毒药物治疗中NK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具体的作用靶点,这是他博士期间工作的延续。此次入选,他将获得六十万元的资助,拟进站合作导师正是博士导师张建教授。回望过去,赵华俊感叹不已:“曾经也是怀着许多热情,想着有多少成绩,但是经历了不如意的岁月之后,反而培养了一个务实的心态。”

如今的赵华俊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在自己喜爱的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坚持科研的初心并未改变,同时在实现人生目标之上增添了更多社会责任。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正是由无数充满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组成,百年之后,青年一辈仍以国家昌盛、民族复兴为己任,传承并发扬五四精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光热。“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希望自己的理论研究真正应用到临床,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赵华俊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量。

漫漫科研路,真正让人惧怕的是孤独。一个人的迷茫,一个人的突破,一个人的进步。虽有助力,但是核心在于自己。赵华俊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七年并且将坚持下去,他收获了光环荣誉,学会了不屈不挠,领悟了科学真谛,更将实现人生价值,奋斗于中国科技创新前列,体现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宋烨 高鑫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何元航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