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冬天,软件工程专业2014级本科生王康玮突发硬膜下血肿,被送往医院急救,历时一个月的昏迷过后,他终于醒来,却发现自己已是半身瘫痪。
“我这辈子完了。”这是王康玮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医院的天花板看起来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万幸的是,他看到了床边的母亲,她脸上带着憔悴的欣喜。从这个瞬间起,他决定顽强地活下去。
“我只能活下去”
“睁开眼的时候,我看到亲人和同学们都围坐在我的床边,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在那一瞬间我很迷茫,这一切都是怎么了?我为什么会躺在医院里?”
度过三十多个昏暗的日夜后,王康玮的清醒令大家都舒了一口气。但谁也没有料到,伴随清醒而来的,是令人更加绝望的真相。王康玮发现,他根本说不出一个字,连动动手指都十分吃力,甚至只能通过眨眼和母亲交流。
“妈妈说那个早上阳光很亮,但我却一点都不记得了。”在王康玮的回忆中,那段日子在他脑海中留下的,只有“浓浓的乌云、滚滚的闪电”。他逐渐感到,自己很难克服心中的恐惧,对于他来说,人生的希望光芒好像消失了。“但我看到了妈妈哭肿的眼睛。”王康玮说,“那一刻我知道,为了不让妈妈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待在世上,我必须活下去。”
就这样,新生的希望在王康玮心中开始破土抽芽,他用越来越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身体每一天都在慢慢恢复知觉。二十多天后的清晨,在一众亲人和护士的目光中,王康玮发出了他患病以来的第一个声音——“妈”。
“身在低谷,朝哪都是向上”
从只能躺着到能坐起来,从无法写字到正常学习生活,王康玮的复健练习持续了两年。
“第一次自己站,只站了两秒钟。”王康玮说,“后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一次甚至站了一分半钟,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康玮每天练习抬腿四百次,坚持左手写字,尽管练习机械而冰冷,但他从未停止。他像一个新生的婴儿般,失去了一切,又一步一步,找回了一切。
时隔两年后回到学校,王康玮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学业上的压力。“大一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学不会了,当时很消沉,想放弃。”但在母亲的鼓励、同学老师的帮助和自我调整下,王康玮最终挺了过来。谈到这段困难的时间,王康玮这样阐述自己的心境:“处在最低谷的时候,无论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
乐观,平和,这就是现阶段王康玮的心态。与病魔旷日持久的抗争,足够他打磨出一颗坚韧无比的顽强心脏,在善意和渴望的浇灌下,逆风生长。
“是你们为我驱散阴霾”
感激,是整个采访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有困难就要解决,我们要尽可能为上进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生活条件。”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兴说。在了解王康玮的实际困难后,学院党委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地批准王康玮的母亲在校住宿,并为她安排了一份宿舍的保洁工作,学校还免除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在王康玮与病魔战斗的时光里,学院老师常常会嘱托两三个同学去医院探望,为他带去始终温暖如一的牵挂。
因为长时间的休学和视力问题,王康玮最初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其他社会任务也力有不及。面对课程上的难点,王康玮有时候还没有问,老师同学们便来主动辅导;班长主动邀请王康玮参加社会实践,和同学们一起帮他上项目做实验。体贴和善意流淌在每一个细枝末节,汇聚成细水长流的温情。
“都是小事,但他们的关心我都懂。”王康玮说。
“我想做一颗启明星”
生病之后,爱看书成了他的另一个标签。“《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能量,主人公兄弟身上的不服输精神很鼓舞我。”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这又何尝不是王康玮的人生写照呢?面对残酷现实,他没有愤懑,也没有怨怼,只是平和地接受,然后努力向上。
“我还很喜欢听一些励志的歌曲,例如《水手》,它的旋律很棒。”在王康玮心中,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经历过风雨的人,才有资格说这点痛不算什么。
王康玮为自己取的微信名叫“启明星”。当被问及来源时,他的笑容平和腼腆,却透露着执着与坚定:“启明星是黑夜来临前的最后一颗星,更是阳光划破地平线时,东方亮起的第一颗星。”他希望自己如启明星一般,度过冰冷黑暗,成为光明的预兆。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王康玮表示毕业后可能会从事慈善工作,像启明星一样,把爱、希望和光明传达给更多的人。
2019年3月29日,山东大学举行“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颁奖典礼,王康玮荣获“自强之星”,他动情地说道:“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是他们鼓励我,激励我克服困难。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既是一次荣誉,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去迎接新的挑战!”
“启明星在大海中帮助人们,指引方向。我做不到像太阳那样光照四方,我只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我所能帮助的每一个人。”
当启明星冉冉升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