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李子琦:心中有光,不畏道阻且长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14日 14:16  点击次数:

寒假前夕,当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期末考试奋战冲刺的时候,李子琦正在办理出国前的相关手续,作为物理学院2018级唯一一个获得硕博连读提前毕业资格的博士生,对母校依依不舍的同时,李子琦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李子琦,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导波光学、纳米光子学与超快光学等。攻读博士期间,在其导师陈峰教授的指导下,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SCI论文总引用近500次。先后在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7次,曾获欧洲物理学会量子电子-光学分会学生旅行奖、第十六届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光学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山东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等荣誉20余项。

李子琦在联合国总部外留影

林岛对话诺奖 坚定科研信念

2019年夏天,经过国际专家组的层层选拔,李子琦作为中国25名优秀博士生代表之一参加了第69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关于诺贝尔获得者大会,有一个说法,叫做“要么一生一次,要么一生N次”,这是因为大会规定,一名博士生只能参加一次,除非后续再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份参加,因此,能参加大会,机会极其难得。第69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共有39名诺奖得主、2名图灵奖得主还有来自89个国家的580位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与会期间,青年学者们可以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共进晚餐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与诺奖得主们零距离接触,一同探讨学术、理想和人生。在此次会议当中,经过进一步严格评比,李子琦被选为TOP30青年科学家之一,登台向诺奖得主和年轻科学家们展示自己的科研工作,展现了山大学子的风采。谈及参加此次大会的感受,李子琦说:“此次德国之行收获颇多,不仅大大增长了见识,还认识了一群优秀靠谱的小伙伴,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说之前诺奖得主对李子琦来说是科研大神一般的存在,那么在这次大会上见到的他们是更为真实的、立体鲜活的存在,说着李子琦便分享了和诺奖得主的合照,“这是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F. Duncan Haldane,是不是特别像阿笠博士?那些曾经只能在报道中见到的科学家们在现实中其实非常平易近人,很有亲和力”。在与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零距离接触中,李子琦真切地感受到了诺奖得主们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以及他们对待事物不俗的眼界和格局。

李子琦与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Duncan Haldane的合影

离偶像越近,越坚定了自己对科研的信念和走下去的勇气。在大会中,让李子琦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Wolfgang Ketterle当年的求职经历——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做过三次博士后之后才最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教职。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对这些知名学者来说尚且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更是充满了挑战。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哪个方向,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曲折,有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去解决,但正是通过这些曲折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动机,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李子琦看来,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不怕研究中出现问题,我热爱思考,善于调研文献,我相信不断地有目的尝试,最终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William D. Phillips对成功的定义是“Learning something new and having fun doing it.(学习新东西并从中获得乐趣)”,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大都具备苦中作乐的精神,他们总是能够在枯燥的学术海洋中找到学科的魅力。李子琦认为,物理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还改变着世界。科研有时候是很枯燥的,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但是对于像李子琦这样热爱物理学研究的人来说,长期面对同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并不是煎熬,这些需要无数次沉浸其中的实验,无数次需要修改的科研计划,以及无数次的跌倒又站起来都充满着乐趣。

儿时的梦想 一生的热爱

谈及自己的专业方向,李子琦充满了期待和希冀。“二维半导体材料虽然只有原子级别的厚度,但是有着非常奇特的光电子特性,结合飞秒激光可以理解不同自由度之间复杂的超快相互作用。”“现在手机的电路等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未来就可能会发展到集成光路上,基于飞秒激光写入的光波导是集成光子学系统中连接不同功能光子器件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李子琦利用飞秒激光与介电晶体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实现物理机制和非线性吸收的探索及可集成光波导的制备,此外通过结合低维纳米材料与介电晶体光波导,实现了微型化的激光器件,这些在未来光通信、光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事科学研究是李子琦从小的梦想,很小的时候,李子琦就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向往,并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从孩童时期到博士毕业,李子琦稚嫩的科学家梦想逐渐成长为对科研的热爱,他认为,从事科研的乐趣,基于对科研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李子琦在哈佛大学

如果说童年的梦想促使李子琦驶入科研的海洋,那么导师陈峰教授则是将李子琦引上光学之路的灯塔。在工作和学习中,李子琦认真且严谨,这其中不乏有很多方面受到其导师的影响。基于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导波光学和纳米材料等方向的兴趣,李子琦在研究初始选择陈峰教授作为自己的导师,陈峰教授学术造诣很高,学术视野开阔,并且为人严谨勤奋,这些都让李子琦受益匪浅,是他科研道路上的导航塔。陈峰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悉心指导,在生活上也会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李子琦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以陈峰老师为榜样,牢记教诲,心存感激,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李子琦说。

平衡生活科研 实现自我价值

除了在实验室中专注科学研究,李子琦也很好地平衡了繁忙的科研任务与学生工作。平时,作为班长的他是老师与同学之间重要的纽带,及时地沟通、传达信息,尽最大的能力帮忙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他曾在入学前就主动建群,帮助各位研究生同学答疑解惑,热心帮助同学们解答开学报到注意事项以及到达济南后的路线、购物场所等信息,并连续三年负责迎新工作。在迎新生阶段,为了等待半夜里报到的同学,他主动留下来守夜。他不怕苦累,积极主动服务同学,只要同学有问题,都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忙解决,也在学术沙龙、“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活动中作为主讲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心得,被同学开玩笑地称为“百科全书”。在老师及李子琦等班干部的带领下,班级团结上进,所在班级荣获山东大学校级先进班集体。他坚信,“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便是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多为社会作贡献,要做有用、勇于担当的人。”

生活中的李子琦是一个非常细心且严谨的人,在采访过程中,李子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电脑工具箱,从工作调研到发言稿,甚至是日常报账情况,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自己回头看的时候充满了成就感”,李子琦说。除了一丝不苟的学习和科研,作为95后的李子琦有着很广泛的兴趣,喜欢游泳、球类运动和科技产品,平时压力较大需要排解时,他会选择旅行、摄影。他喜欢生活中有仪式感,喜欢记录,摄影就成了他记录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一种方式。“当时拿到校长奖学金之后给自己买了一个单反相机,出去旅行的时候就可以拍出专业的照片”李子琦说。

李子琦获得2017年山东大学校长奖

在毕业之际,作为提前半年完成硕博连读学业的先行者,李子琦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研究之初要充分利用好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文献检索工具,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系统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在研究中要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善于分析思考实验所得的数据,深挖背后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会灵活地管理分配时间,将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将手头的工作以最高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接下来,李子琦将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Research Fellow)工作,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遥望未来,科研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但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困难和挑战,我对科研的热爱都将始终不变。”李子琦如是说。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牛一冰 吴虹萱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