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课堂笔记是学子最美的告白,心怀对知识的渴望,一笔一划间,或刚劲有力、条分缕析,或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或于格子纸上倾泻思路,或在电子笔记中建构体系……那些厚厚的笔记中,有逐梦的拼搏,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解惑的畅快、创新的雀跃。本期“山大面孔”,我们将镜头对准“最美笔记”获得者们,去探寻隐藏在他们笔记中的独家绝“记”。
化学与化工学院刘婷玮: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
我记笔记最大的特色是画思维导图。我不喜欢拘泥于分条记录,更喜欢把它们整理成网格化形式,用线和框连在一起,这样对于逻辑的记忆更有帮助。我个人更倾向于纸质笔记,因为我喜欢手写的感觉,在手写时,手和大脑是连在一起的,那种摩擦力会让我记忆更深刻一点。我们有门物理化学课程,老师就要求大家尽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知识点。在整理纸质笔记时,我一般会用同一色系的笔直接记在A4纸上。
我觉得我最好的笔记永远都是下一个,可能在这次笔记中我的知识点记得比较全面,在下一次记笔记中我会把格式更优化一点。
电气工程学院高轶凡:做笔记和学习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一般在课后做笔记。课上需要听老师讲课,高效率接收新的知识,做笔记会分心。课上把重要知识点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课下再从零整理,这样笔记上就不会有很多‘无用的东西’,比较高效、简洁。”
在高轶凡看来,做电气专业课的笔记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前后逻辑性的连接,比如学习电机学,就需要关联电机的结构、电机的运行原理以及它的电磁关系、等效电路等知识,从原理上理解、解释它。二是强调图示的作用,与其用文字长篇幅描述,不如用一个电路图来说明。
高轶凡认为,做笔记和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过程。刚开始很多专业课不甚明白,只能硬着头皮做笔记,但这些基础又属必要,因为很多课程前后衔接且有相通之处,只有前面打好基础,学到后面才会越来越顺利。她印象最深的是大三上学期学电力市场经济那门课,课件和教材都是英文,加之对经济学不敏感,学起来颇为费力,只能课后抱着课本啃来啃去,为此写了厚厚一本笔记,“虽然最后考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也是无愧于心了。”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星佑:好习惯成就一生
陈星佑线性代数课的笔记是在一张张A3幅面的方格纸上作出来的。笔记用色丰富却丝毫不显杂乱,既有清晰的知识点框架,又填充了具体的定理内容。饶是外行人看,也不免称叹其清晰流畅的思路。
为什么会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做笔记?陈星佑回答说,这其实是他对高中政治复习方法的延续,“从文科嫁接到理科,有种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感觉”。
进入大学后,面对线性代数这门全新的学科,陈星佑敏锐觉察到,这是一门概念多且杂、考察范围又十分广泛的课程,仅仅背一些知识点是不够的,想要学好这门课,更需要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联想到,可以将从前学习政治时的那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挪用过来。他为各个章节确定一个中心,将其置于页面中心,然后让自己的逻辑蛛网似的不断向四周延展,拓展到不同等级的子标题,最终到达一些具体的定理。围绕一个中心点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与深度,专业课基础自然也得到夯实。
微电子学院张辉柱:予我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可能我有点‘强迫症’,最美笔记大赛中展示的这份笔记其实是梳理过好几版之后的状态。”张辉柱笑言。一遍一遍地整理笔记,确实让内容看上去十分整齐。由表及里,它反映的其实也是对知识理解不断深化和凝练的过程。剔除掉那些事无巨细的琐碎内容,添加进尚待记诵的重点,以图示为重心,同时不断简化,将原来10页的篇幅简化到3页,笔记整理好,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也便熟谙于心了。
“一开始做纸质笔记,用活页纸,写错了就要再重写。后来课件太多了,实在抄不完,就改用平板记笔记。电子笔记易于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最大的优点还是容易修改:好擦掉,布局上还能挪一挪,放大缩小都可以,就很方便。”
作为一名工科生,张辉柱认可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的观点。在她看来,期末前一两天,复习时间紧张,翻书会特别快,那么经过精炼的笔记就相当于一个脉络,有助于系统、侧重地复习书本知识。她说:“笔记是把知识点理解以后的总结,从书本里摘出来,又能放回书里去,相当于这一部分知识是熟练掌握了,了然于胸的感觉,就特别有成就感。”
文学院胡邵杰:笔记是探知欲的延续
对胡邵杰来说,笔记既是对自己探知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排兵布阵”,能更好地厘清基础知识、关键点、阙疑等各部分的关系,是对知识谱系的再记忆与再创造。
他认为,做笔记不可只盯着字迹与排版做重复劳动,而是要关注语句背后的意义,带着批判的态度,及时更正笔记中的讹误。他说,笔记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你需要让笔记去适应合适的记忆方法,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以及逐渐收窄的时间缝隙。
基础医学院李沛怡: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获得山大“最美笔记”一等奖对于一个一直保持着记笔记习惯的李沛怡来说仿佛是情理之中,整理课上内容、学习疑难点、延伸知识点,再配上各种颜色的笔划分出来不同层次的重点,当然,也少不了医学生必须要有的器官解析图。解析图是最复杂的,却也是李沛怡的最爱,热爱绘画的她将解析图视作笔记最有趣的部分,常常画几个小时而不自知,把笔记本画得满满当当、绘声绘色。
“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所以记笔记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看到自己的热爱和努力都慢慢沉淀成了一本本内容丰富的笔记本,让她极有成就感。她认为这些笔记本具有永久收藏的价值,也是她最真切的回忆。
临床医学院李一萱:电子笔记偏好者的秘诀
李一萱很推崇电子版笔记。她说,医学专业很多课程需要画图,像药理、传染病、寄生虫等这类知识点琐碎的科目需要快速做好记录,否则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电子版笔记就可以将老师的展示拍下来,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也可以直接快速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将琐碎的知识点梳理成更利于理解的知识网络。电子笔记不仅帮助李一萱抓住任何细小的知识点,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她记笔记的效率。
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李一萱的笔记往往是在考试复习期间整理的,她认为第一次接触课程会对内容比较迷茫,这时候做记录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反而是课程结束之后,自己对这本书的内容有基本的认知时整理的笔记更有层次和逻辑,能够让自己形成更深的记忆。
李一萱非常珍惜自己的笔记,很多过去的内容现在也会拿出来翻看,那里有她熬夜好几个小时画的图,也见证了她一路走来的努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