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高铭升:螺旋向上,寻光生长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4日 08:00  点击次数:

去年年底,当导师秦伟教授转发给高铭升一个链接,祝贺他获得了2022年“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时,还在生病发烧的高铭升既激动又惊喜,病情似乎顿时“好了一半儿”;第二天,他收到了光学会专门发来的邮件,获奖的喜悦再一次包围了他。面对领域内专家的认可,高铭升仍十分谦逊地表示“有些惊讶,感觉自己所做的还没有那么优秀”。高铭升的科研经历,不是开局就顺风顺水、升级神速的“爽文”,更像是一路扎扎实实地“打怪升级”、不断进阶成长的励志故事。

高铭升,2022年度“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获得者。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手性自旋光电子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曾获山东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等荣誉,多次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在第22届和23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高铭升对物理学的兴趣起源于高中时代。受到两位物理老师孙明杰和张润清的影响,高铭升深深地喜欢上了物理这门学科。他被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展示出的物理学思想所吸引,对物理学的兴趣高出其他学科一大截。高考之后,高铭升非常坚定地只报了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正式开始科研之路,刚接触到课题后,他的想法很单纯,没有想这课题好不好做、好不好发文章,直接一门心思开始做,很快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提及自己的专业,高铭升兴奋地分享起自己领域的知识,“简单来说,我的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手性材料去研究它的一些自旋性质。这种材料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光学性质,比如有的会使得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偏转,称为旋光性。它还会使得圆偏振光有不等量的吸收,称为圆二色性。有的材料,它会直接发出圆偏振光。这些性质实际上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它内部的物理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这些性质已经在3D成像、圆偏振光激光器等方面有了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非常有潜力的应用,比如使用光对信息进行加密存储等,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对于高铭升来说,做科研、探索未知已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谈到未来规划,他谦逊地说自己还需要继续沉淀一些知识,打算从博士后做起,然后再投入到科研岗位上,为光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默默扎根,静待成长

“每一个默默无闻、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获的日子,都是在扎根。”谈及自己的科研之路,高铭升感慨万千。2017年,他进入山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从科研小白到有第一篇成果产出,高铭升经历了一段近两年沉默扎根的时光。在没有成果产出、硕博连读面试失败的情况下,高铭升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科研的料?”

有一天晚上,高铭升做完实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他突然发现路边一排高大的行道树中,夹着一棵螺旋造型的小树。高铭升非常惊讶,“怎么有棵树还会长成这样?”螺旋是手性体系非常普遍的一个结构,高铭升立刻把这棵树跟自己做的科研方向联系起来,感觉这棵螺旋小树十分有意思。后来济南有一阵子刮大风,校园里很多树枝掉下来,有的树被吹歪了,高铭升心里还挂念着这棵小树,就等风过去之后,专门去看了一眼,发现它居然还在。他猜测,可能因为这棵小树是螺旋造型,所以风吹到树干上时会顺着螺旋结构被引走,小树所受的力并不比其他的树高,所以可能会更顽强。这棵顽强的螺旋造型小树给了高铭升许多启发,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告诉自己“在科研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在推进一些未知的东西”。

抛却急于求成的心理,让自己慢下来,一头扎进科学的海洋,高铭升专注于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稳扎稳打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他每天早早地就去实验室,直到深夜才离开,并且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研节奏。同时,高铭升也把生活与科研分得很清晰,平衡科研与生活。他会每周一至周六去实验室做科研,集中精力,保证效率;周天,只要没有紧急的科研任务,高铭升一定会让自己完全放松,把时间留给家人朋友、兴趣爱好,调整好身心再进入下一周的工作状态。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经过两年的沉淀与酝酿,2019年9月,高铭升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了。同年11月,第二篇论文也顺利见刊。有了这些经验积累,高铭升的科研之路越来越顺了,发表了多篇文章,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成果的背后,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曲折。高铭升感慨道,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他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把实验做完,整理好结果,写成一篇文章,满怀期待地把初稿交到导师手里,得到的评价却是“改都没办法改”。在导师的帮助下,高铭升对论文进行了反复的调整,即使投稿多次被拒也没有灰心,把每一次回复审稿人给出的提问当成思考的机会,最终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练就了平和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这对当时处于低谷期的他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是他的科研路上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高铭升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亦师亦友,一路相伴

高铭升和导师秦伟教授

提起自己的导师秦伟教授,高铭升感到十分幸运。如果说高中的两位物理老师是高铭升对物理学的启蒙者,那么秦伟教授扮演的是真正把他引入物理研究学术道路的引路人。高铭升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秦伟教授刚刚回国,当时的课题组还是一个小的团队,缺少学姐、学长这样的角色,处于“萌新”状态的高铭升及其同门遇到问题会在一起讨论,有时讨论很久也讨论不出结果。此时,秦伟教授就像是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学长”,会在他们请教的时候,尽量放下手头的事情,先讨论“萌新”们遇到的问题。高铭升回忆道,秦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会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或者给出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或是分享自己在做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看法。在这样一个年轻的课题组里,高铭升也参与了早期的一些实验设备的搭建过程。这个过程当中,秦伟教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设备要怎么搭建,怎么改装,用搭好的设备去帮其他课题组测量一些数据,在这样的过程中高铭升慢慢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逐渐培养出独立应对科研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对实验室家一般的情感。如今,高铭升作为团队里的学长,会给学弟学妹们一些“过来人”的经验: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做科研时思维又要跳出书本;科研上遇到困难很正常,思考难题本身也是经验的积累,不要浮躁,不要急着怀疑自己,静心做下去,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学术上极其严谨、在生活中十分宽厚的秦伟教授不仅在科研上给予高铭升极大的帮助,也在其他方面给了他很多鼓励。镜头前从容自若的高铭升说自己是一个相对比较内向的人,“以前比较容易怯场”。秦伟教授了解情况以后,鼓励高铭升参加学科会议时申请作口头报告,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高铭升回忆道,为了准备第一次报告,准备了很久,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但当时还是很紧张,好在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没有磕磕绊绊的情况,相对还是比较顺利的。有过几次这种经验以后,高铭升在能力和自信心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他十分感谢不断推着他挑战自己、走出自己舒适圈的秦老师。

2018年,物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聂伟杰成为山东大学首次获得王大珩光学奖的学生奖得主,这在当时还是硕士研究生的高铭升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主动去了解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的相关信息和科研经历,看着众多优秀前辈们的简介,高铭升当时并没有也要拿到这个奖项的自信,因为此时的他还没有迎来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觉得与众多优秀的前辈们相比“还有差距”。此次“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的评选,高铭升也是在秦伟教授的鼓励下参与的。高铭升说,一方面,获得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算是研究生阶段付出的一种回报;另一方面,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

当被问及毕业之前还有什么心愿时,高铭升笑了笑说,科研人最朴实的心愿就是能再多发两篇成果文章。一路走来,高铭升的科研成长之路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特点。他就如那棵螺旋小树一般坚毅顽强,虽有时会遇到风雨,但顺着光的方向,从未停止向上生长。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夏天 马艺荣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