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刘皓:文学道路比人生漫长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9日 08:00  点击次数:

近日,被誉为中国现实感最强的文学杂志《当代》2024年第6期“发现”栏目同时发表了文学院2021级闻一多班本科生刘皓的中篇小说《信客向山》与短篇小说《马拉多纳安魂曲》。《信客向山》使用多视角与戏中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不同身份、代际、经历的山西“小人物”的跌宕命运。《马拉多纳安魂曲》则借用老人与足球的对峙,凭借微小意象与大量细节,试图揭示个体生命在社会巨变以后的创伤与自愈。

走近刘皓,一场关于文学与记忆、反思与展望的对话徐徐展开……

刘皓,文学院2021级闻一多班本科生。在《当代》《时代文学》《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小说与评论,曾获第三届“京师—牛津‘完美世界’青年文学之星”、野草文学奖、凤鸣文学奖等奖项。

写作的意义在于对自我处境的发觉

彼时两个世界先后映射在我的瞳孔中,一个是断壁残垣,一个是欢乐鼓舞,我同时是两个世界的局外人。

——刘皓《两个世界与一个世界(创作谈)》

刘皓的故乡在山西大同,全球最大的产煤城市。2008年,大同开启城市改造计划,古城拆迁,处处废墟。同年,刘皓因哮喘赴北京求医。两个不同的世界在他眼中展开,此后很长时间,他都感到自己是生活的“局外人”。

由于身体不好,刘皓童年极少出门,仅有的乐趣是阅读。他对叶圣陶的《稻草人》印象深刻,稻草人听到靠岸小舟里传来不绝的咳嗽声,刘皓在故事中认出了自己的声音。刘皓有一位亲戚,藏书极多,需用衣柜储存。每当亲戚“淘汰”一些书,刘皓的母亲便骑车取回。“母亲取回书的日子,是我童年的节日。”刘皓由此结识了雨果、福楼拜、川端康成,他尤爱《悲惨世界》,每天幻想跟随冉阿让,穿梭于巴黎的下水道和修道院之中。此后刘皓又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读多了,写作的冲动也越来越强。一个个江湖侠客在他的周记本中接连登场,高中时,刘皓在校报接连发表习作,题材五花八门,那些校报,他至今仍有保存。

高考后,刘皓的第一志愿只填了文学,进入山东大学文学院以后,他几乎每天跑去“扫荡”图书馆,从鲁迅、阿城、余华、双雪涛到契诃夫、卡夫卡,以及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书籍,一年能借阅三百本书左右。刘皓钟意鲁迅式文学。他认为鲁迅的文学精神在于求“真”,反抗“瞒”和“骗”,以弥天大勇直面惨淡,扛住生活的本相,不打造虚构中的“人间温暖”,这种精神尤其珍贵。刘皓认为“真”常常被许多东西包庇,类似洋葱芯,其外是知识、经验、好恶、情绪、情感,必须强忍眼泪,一层一层剥开洋葱皮,去够那点“真”。它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纯真”,意思是人与自我、他人及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自我处境的发觉。写作的意义在于“发觉”,而非轻飘飘的“治愈”。

刘皓一直对师长心存感恩。每有习作,他都向导师马兵教授请教,老师详实真挚的建议,不仅在写作技术上指导刘皓,更赋予他热忱与自信。赵坤老师则用汪曾祺的故事激励他,时常与他分享文学界的动态。刚上大学时,刘皓对学术研究兴趣不大,以为学术与创作是两码事。后来他发现,学术论著的阅读在不断反哺写作,“文学理论和文学史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吸取他们的营养,才有视野和能量。”有时他会“蹭”国家玮老师的鲁迅原典导读课,专坐第一排,“国老师特别有劲儿,对变化的社会现实有反应,这尤其吸引我。”刘皓说。

大三暑假,刘皓赴上海参加夏令营,结识不少热爱文学的年轻人,他们每天聊到深夜,交换彼此的文学热忱与经历。在刘皓的公众号“Hao的故事”中,也不时记录自己的生活以及与其他青年作者的互动。公众号的名字来自鲁迅的《好的故事》,也取自“皓”的谐音,在其中一篇推文的结尾,刘皓写道:“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己写得好,这是铁律、原则,是硬性条件,也是我们的共识”。

每个人都需要梳理自己的记忆与故事

雕刻大卫的米开朗琪罗早有启示:所谓雕刻,是把不是大卫的石头凿掉。忍耐也是此意……爱是恒久忍耐,爱是忍耐的别名,这是信客传递的全部内容。

——刘皓《两个世界与一个世界(创作谈)》

刘皓在KTV干过一段时间活儿,负责打扫房间。这段经历成为《信客向山》的素材之一。而在这篇小说中,警察、晋剧演员、卡车司机、陪唱女人、工厂领导、老师、学生,不同身份、代际、经历的人物轮番登场,一些素材来自他与家人的生活经验,一些则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细节。写作与修改共花去两个月。刘皓说,写作《信客向山》以后,唤醒了不少童年与故乡的记忆,素材非常多,他现在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处理它们。

刘皓今年二十一岁,十分年轻,却对时光飞逝尤其不安。他说二十岁之后,常为虚度时光而紧张,希望抓紧时间,花在跟他人的交流和文学上。这种对时间的恐惧感在《马拉多纳安魂曲》中流露出来。马兵教授认为,刘皓在这篇小说中“展现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叙事耐心和对细节的摄取能力”。正如刘皓所说:“我将自己的惶惑抛进老人与足球的博弈场之中,一寸一寸扫描他的健忘、酥黄的指甲、不再饱满的足球以及搁浅的记忆。叙述收尾时,陈佐山和我的灵魂也在真实面前安定下来。”

刘皓以前比较内向,与别人交流时,常常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写作更新了他的自我认识。“人是通过梳理自己的一个个记忆与故事,来慢慢理解自己的长处与缺陷。这个梳理的动作尤其重要,很多人没时间梳理,或找不到梳理的方式,单单陷在自己的长处,或者缺陷里面,对自己的理解就容易片面,不能以平和心态看自己和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写作作为一种宝贵的梳理方式,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刘皓说,他常常在叙述中混淆记忆与想象,在独奏中品味合唱,生活因此愈加丰满,这是命运对他的馈赠。

文学道路比人生漫长

好在他后来走进一道叫作文学的彩虹,里面五光十色,足以照亮寂寞的童年。

——刘皓《两个世界与一个世界(创作谈)》

刘皓说,在山大读书的时光,领悟到了别样气质:专注志业,摒弃浮躁,积极忍耐。在《当代》发表作品是一种肯定,同时也带来动力与压力。他也曾迟疑,文学前辈们珠玉在前,自己是否有必要写下去?刘皓将这个问题抛向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加尔桑,后者的回答为他注入勇气:“不能因为福克纳、普鲁斯特写了,我就不写了,相信你是最好的。”刘皓坦言,文学的黄金时代好像已过去,但总有一批又一批真正有志于文学的年轻人顶上来,追随堂吉诃德,朝别人眼中的风车挥起长矛。“我希望自己日后能拿出更硬、更真、更满意的东西,不过比起以前,现在心态更放松,不那么急于求成。福楼拜说,才华无非是缓慢的耐心。我在慢慢领悟他的意思。”刘皓说。

作家格非曾说,写够30万字,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写作天赋。“我还没写够30万字,”刘皓笑着说,“文学道路比人生漫长。”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王亦婷 周丰硕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