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志愿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安杨:踏踏实实做看似很傻的小事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5日 09:16  点击次数:

初见安杨,她梳着长长的马尾,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包上别着唐社的徽章,身穿印有山大校徽和唐社图案的定制卫衣,给人以安静乖巧的印象。直到采访开始,她的活泼健谈才展现出来。

安杨,山东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2016级本科生,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第八任社长,刚刚带领着她的团队配合学校完成了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暨首次仲英青年学者交流会的承办工作。才从高度紧张的会务工作中走出,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社团的其他管理事务工作中去了,她好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始终以干练利落地旋转飞舞着。

与唐社的一份“家缘”

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暨首次仲英青年学者交流会不久前在山东大学举办,来自各大高校的师生对山大的评价非常高,闭幕式现场他们自发起立高呼“感谢山大”。

作为东道主,安杨和她的团队也卯足了劲,他们的服务同样令来宾赞不绝口。活动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还陆续收到与会者回寄的明信片,这让安杨尤为自豪。

这次交流会对每个唐社人来说都非常特殊,这是一座里程碑,是一枚光阴的勋章。而敬爱的唐爷爷在不久前因病逝世,他的缺席更令大家的心情无比沉重。安杨与我们聊起了唐爷爷,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过唐爷爷本人,在她心中他是永远发着光的存在。

其实三年前,安杨对唐爷爷的印象还是遥远而模糊的。那时,她还不理解为什么社团前辈们看唐爷爷的视频会不由得激动落泪,其中还不乏本该“有泪不轻弹”的学长们。她暗自疑惑,这究竟是何等深厚的感情。

随着在社团的时间长了,这个埋在她心中的迷才渐渐有了答案。“爷爷走了,我们肩负的使命更重了,一定要努力地传承下去”,安杨和她的社团也组织了追思会,许多师生自发送上鲜花与卡片以寄哀思。

作为一个全国组织,各大高校的唐仲英爱心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定期召开电话会议互相分享经验,包括如何开展团建活动、培养社团骨干、运营社团新媒体等等。这些既是安杨的常规工作,也是她与唐社家人的日常互动,在这里她收获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想法。

回忆大一与唐社结缘的情景,安杨被社团的招新宣传吸引住了,抱着对公益的热情和挑战自我的决心,虽然严苛的面试让她有些害怕,还是选择一试。二面时她紧张得连要加的部门都说错了,活动策划题也理解错了,最后凭借她对公益的执着才顺利通过了选拔。看似意外的入选,竟成了安杨与唐社这个大家庭缘分的开始。

有人说,人生取决于看过的书和遇到的人,在唐社安杨也遇到了许多属于她的幸运,他们就像家人一样,总在最需要时给予她鼓励与温暖。

第六任社长杨占君,做事雷厉风行,对社员要求严格,她教会安杨如何在工作中刚强而不固执;第一任毕业生工作部负责人张荻,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拥有突出的科研、学习、社会实践成绩,为安杨树立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榜样;第七任社长邓钰玮,和安杨同住一幢宿舍楼,总是为她提出工作上的建议,鼓励她坚持。还有很多工作搭档,时常主动上前分担,关心她私下的状态。

担任社长以来,安杨除了工作上格外认真负责,也常常与社团成员们交流谈心,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安妈妈”。

12月唐社就要进行新一轮社长换届了,她迫切想要构思新的社团发展规划,让唐社这份“家缘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让志愿成为习惯

若要追溯起安杨与志愿的不解之缘,还得从一枚小小的黄色三角标说起。

那时刚上小学的她,参加了一次公益采访活动,与特殊教育学校里患有自闭症和脑瘫的孩子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在那里她观察到,当孩子们从柜子里拿东西被卡住时,会一个劲直直地往外拽,学校的老师就贴一些黄色三角标以提示他们换个方向。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这些孩子们最终也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让安杨很受触动,原来微小的事也能这般有意义,这是她志愿的启蒙。后来上了中学,她也会利用假期参加志愿活动,虽然机会并不太多。到了大学,有这样的平台,她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在唐社,安杨对公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公益是很大的概念,与慈善是一个量级的,不是学生能够轻易承担的。学生该做的是服务,是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要把志愿落到实处,成为一种习惯,正如本次交流会的主题‘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倡导的那样。”

过去的三年里,安杨参与过大大小小数十次公益活动,但最难忘的还是大一的那次“扶瑶计划”。那次的活动是通过打卡累计金币兑换绿植的方式鼓励同学早起,她负责的板块是每天吃早饭打卡。

活动期间,她每天从早上6点50开始回复参与者,连续七天编辑不一样的内容,最多的时候一小时内同时回复70多个人。每天她还需要整理统计大家的积分情况,将部分断档的同学金币清零,由于参与人数较多,计算起来非常不容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忙乱与疯狂都还历历在目。

活动结束后,有好多参与者私聊安杨,感谢她的陪伴与激励,同学的一句“没有你我坚持不下来”让她有满满的获得感。她笑称当时的自己像个傻瓜,“志愿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做看似很傻的小事,但它需要被坚持。不能以追求回报去付出,但是你付出了多多少少就会有回报。”她也一直努力践行着,把志愿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不久前,唐社刚刚结束了纳新二面,谈及选拔新人的标准,安杨表示更看重态度,技能反倒是其次。对于部分同学对志愿活动认知度不高,参与动力不足,或是抱有功利目的参加活动的现象,她认为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大环境。她介绍在国外志愿是生活的一部分,会从小培养,“学校已经尽力在为我们提供各种活动机会了,相信同学们的意识会不断得到提高。”

安杨想对每一个唐社人还有其他热心公益的同学说:“平台我们为你搭建,欢迎尽情感受和体验,志愿从不存在强求,热切而真诚地希望你们主动付出更多,去享受志愿。”


无言放弃

作为社长,安杨有忙不完的社团组织管理工作;作为医学生,她又有非常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她也会埋怨自己效率不够,但却从未想过放弃。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是逃不掉的,“在其位谋其政,人生本来就充满困难,应该迎难而上。”

每年唐社都有大小上百的活动,作为社长安杨实际参与志愿的机会反而不多了。但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时刻在向她发起新的挑战。在她的带领下,唐社开展的无人售水活动、中秋义卖活动都收获了校内师生的肯定。

这次为了交流会能够顺利开办,安杨又有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在高度忙碌的状态中度过,从联系各大高校的参会代表、大会物资的设计与准备到优秀项目汇报、节目排练,她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优秀项目汇报部分,山大唐社选择了“解忧杂货铺”这个项目。项目成立于2016年10月,主要是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搭建平台,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联系对接资源,项目一经推出反响热烈。为了更好地在交流会上展示山大唐社的用心与创意,安杨认真整理项目的有关资料,反复开会讨论,修改展示内容。她评价自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如果方案不够让自己满意,熬夜也要一直改下去。

安杨还告诉我们唐社送给基金会执行总裁徐小春阿姨的礼物,是一本独具山大特色的立体书,从设计到制作全部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整本书更是一点一点纯手工粘贴出来的。

安杨就连暑假也没闲着,整个八月,她几乎每天都在明德楼辅助设计团队的工作。假期结束后,她又和志愿者团队一起没日没夜地排练节目。这次他们为交流会准备了一支舞蹈《We Are The World》,对于没有什么舞蹈基础的安杨来说,动作难度系数极高,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逼迫自己加紧训练,以适应每个动作。

整个交流会的日程安排相当紧张,作为主办团队的忙碌更是可以想见。安杨个人没有参会经验,这次更是第一次办会,她的压力真的很大。她开玩笑说:“有太多细节需要我去确认,总担心会有疏漏,焦虑让我疲惫,活动结束后我睡了一星期才缓过来。”。但其实直到采访的当天,交流会的收尾总结工作还在进行,唐社的例行活动也在陆续开展,安杨从未停下她的脚步。

在学习上,安杨深知专业技能对于医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她表示卸任之后将更多投入到专业研究与实践中去,为自己的从医未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为更多人服务。当然,如果有志愿活动的机会她依然会积极参加。

无论是在志愿参与、社团管理还是专业学习上,安杨从不期待任何捷径,她坚持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做一件小事或许很简单,能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郑子艺 曾依人    摄影:曾依人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梦冬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