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首大学生活,你会用哪几个词来概括你的这四年?”
王世杰:“清醒,充实,不安分。”
在以学术氛围严谨、文化底蕴深厚而为大家所熟知的尼山学堂里,大多是专注典籍研究的学生,他们安静沉稳,精读原典,参悟智慧;也有另一类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志向,活跃、热血,用双脚丈量成长。四年,五次支教,五个地方,一次当队员,两次当队长,两次负责摄影,总计六十四天,尼山学堂2017届本科毕业生王世杰就是班里的“另一类人”。
清醒:注重当下,把握机遇
王世杰在谈到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时说:“我比较注重当下,不会过度从长计议。”王世杰从高中就对文言文和古典诗词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第一志愿没能实现,转而来到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初进大学的他,怀着自己原来的愿望,边走边看,一边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一边寻找着其他可以通向目标的道路。
王世杰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热爱,打算通过转专业重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就在转专业前,他在社团活动中认识了两位尼山学堂的学姐,开始初步了解尼山学堂这个“神奇的存在”。他想,古典文化氛围浓厚的尼山学堂正是适合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凭借着扎实的文学积淀,王世杰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进入尼山学堂学习,实现了高考时没能完成的目标。对于这次对机遇的把握,王世杰说:“未来总是充满变数,注重当下,把一切都准备妥当,该来的就一定会在刚好的时间到来。”
进入尼山学堂后,王世杰发现课程设置与自己想象的有出入,“之前想象的是会沉浸在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和史学当中,到了之后才发现课程偏重经学和小学。”尼山学堂的课程以原典为主,阅读材料都是原始文献,再辅以史学史、文学史、哲学史等大纲性课程。但王世杰很珍惜这个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很快度过了适应期,开始了在尼山学堂如鱼得水的学习和生活。
充实:偶然的相遇,必然的追寻
得知尼山学堂的存在是偶然,最终进入尼山学堂学习则是多年文史积淀带来的必然。王世杰支教故事的开始,和他进入尼山学堂一样,是偶然,更是必然。
高中时期,王世杰读到了刘醒龙的《天行者》,被书中农村民办教师在艰苦环境里为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深深触动。“看过这本书,我对乡村教育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后来接触到蒲公英支教团,没有多想就报名了。”
赴甘肃省陇南市支教期间与孩子们一起“探险”
在学校众多的支教团里,蒲公英支教团是唯一一个在寒暑假都招募支教队的组织,王世杰报名的是寒假期间奔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王磨镇杨庄三祝希望小学的支教队伍,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
支教队伍共有十人,为期八天,教授五十多个孩子。大家开设不同的课程,抛开学校的语数英,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有趣的学习内容。上课的时候,王世杰和队友为孩子们带去各种知识,帮他们开阔眼界,下课后,他们也会随着村里的孩子四处“探险”,很快大家就熟悉起来。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石桥镇夏阳村贺子珍红军小学
通常,支教的一天里,队员们一边要准备上课,一边要自己生火做饭,过得十分充实。“做饭的时候,经常生火就需要半个小时,用的柴火就是学校里废弃的课桌椅,我们自己拿菜刀一点一点劈出来。”下午放学后,队员们会分组对班里孩子进行家访,家访结束后再回去吃晚饭。村子里晚上有广场舞,大家会去凑凑热闹放松一下,之后再回到住所开会,分析一整天的工作情况。王世杰绘声绘色地回忆起支教的生活,虽然条件艰苦,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不安分:大学是一个允许你试错的地方
回顾起大学四年的生活,王世杰最大的感受是,“大学是一个允许你试错的地方”。
王世杰最初支教的时候,父母不太同意,社会上也有很多针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疑、批评,对此王世杰有自己的看法:“支教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陪伴。”他第一次的支教只有短短的八天,但期间与孩子们建立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建立的这种联系和陪伴,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王世杰认为,当大学生走进中国的乡村,看到当代农村的教育现状,“自己就会对社会、对人生有很多思考,就会想要去承担一些责任,做一些事情。”
除了参与支教外,王世杰也活跃在其他的学生活动当中。大一曾作为历史文化学院辩论队成员,大二进入尼山学堂继续为学堂辩论队打比赛;大学几年,他在班里担任班委,为同学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尼山学堂教务员司佳冰的眼中,王世杰是一个“永远热心积极、永远负责任的年轻人。”对于王世杰热衷参加的支教活动,司佳冰表示了自己的赞许:“去支教是年轻人的一种经历,能够走出去,并且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就是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的体现。”她也在朋友圈看到过王世杰晒出的支教照片,照片里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笑得很开心,“可以感觉得到,他是真的很热爱支教这份事业。”
即将到来的七月份,王世杰又要踏上支教的征程。这一次,他加入的是团中央和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他和他的队友将奔赴新疆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王世杰概括为清醒、充实、不安分。他清醒地知道每个阶段自己要做什么,也始终不安分,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比充实,更在支教的经历中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学会担责。现在,就在毕业生们纷纷洒泪告别的时刻,王世杰却没有太多离别的伤感。“支教回来还可以在这里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和山大还有很长的相处时间。”他庆幸并期待着与母校的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