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苏永福:捐献青春热血,只为爱的传递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1日 19:28  点击次数:

  10月27日早晨9点钟左右,走进千佛山医院血液科617病房,看着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病床边那体型庞大的血细胞分离机,我们不免有些心痛。就是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采集流程,记录和见证了这一“传递爱”的感人举动——苏永福捐献造血干细胞,用于救助河北省一个5岁的白血病患儿。
  苏永福,山东大学2014级药学院学生。在学校,他是运动场上飞奔的健儿,也是志愿活动中的热血青年。当然,他还有一个最特殊的身份,济南市成功配对的第37例,山东省第500例,同时也是山东省第一例土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10月27日,采集当天苏永福在病房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见到他时,他身着白色休闲T恤,胳膊上插着两根抽血的粗针管,躺在病床上平和地与陪他一同前来的同学交谈着。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阳光一笑,亲切地向我们打招呼,青春开朗,让彼此之间的陌生消弭了大半。
  由于担心他身体疲惫,我们本想让他先休息再采访,但他表示身体没问题,笑着告诉我们采集过程其实也不太疼,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就是前四天打动员剂时反应比较大,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于是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苏永福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全过程。
  “髓缘”而行,初遇捐赠。
  说起此次捐赠活动的起因,苏永福告诉我们他是在大一时,因为药学院志工部组织的一个名为“髓缘”的活动(即征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活动),初次对捐献活动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了解,一向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与。
  报名,不代表可以进行移植。采集的护士告诉我们:“配对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有人等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找到可以匹配的患者。”
  机缘巧合,践行心愿。
  巧合的是,今年暑假苏永福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河北省的一个5岁小男孩患者配对成功。当问及接到通知的感受时,苏永福回忆道:“其实刚接到通知时心里是十分忐忑的,虽然是药学院的学生,但是我完全不了解捐献是否对身体有伤害,一切都是未知数。可又想到我可能会救回一个5岁小男孩的生命时,我决定试试。”
  他开始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详细咨询。在得知捐献并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影响后,他捐献骨髓的决心更加坚定。此后,他努力说服了不太赞成的父母,并坚持锻炼,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努力为日后的捐献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苏永福于10月23日至26日连续四天,每天早晚两次注射动员剂(一种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27日的正式捐献作准备。被问及注射了动员剂之后的反应,他稍有一丝苦色,“确实挺难受,太阳穴很疼,头特别晕,而且腿脚酸麻,也会感到恶心。”但想到救人,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后来,我们也从代表接受捐赠者来表达谢意的护士那里了解到该过程的曲折和艰难。护士提到,以前有很多配对成功的志愿者在后期因各种担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放弃了捐赠,但苏永福在得知配对成功后一直积极配合,为他们的工作以及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极大帮助,她从心底里敬佩这个小伙子。
  在经历过这样一个漫长的历程后,终于,27日早晨8点45分,苏永福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三个半小时。
  八方关注,低调献爱。
  在这历时三个半小时的捐赠过程中,山东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宏峰、院团委书记李冬、辅导员张嵩迎等相关老师一直在医院陪伴着苏永福。山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卫堂,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朱兴立、副会长孙宝占、事业发展处处长李宁,历下区红十字会副调研员董淑丽等相继前来慰问。
  对于领导、老师、同学的亲切慰问和关怀,苏永福表达了衷心的谢意。看到这么多人关心自己,他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这项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苏永福感谢媒体对此次捐献活动的关注,但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低调献爱的心愿,不希望有自己的特写照片,而且一再申明自己只是单纯地想兑现当初的承诺——为拯救患者的宝贵生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简单朴素的想法和初衷,也一直体现在采访的全过程中。
  采集过程后,代表受助者前来看望的护士给苏永福读了来自受助者的感谢信。听完以后,苏永福表示既感动又心疼,想到对方患者这么小就要遭受这样的痛苦,他感到内心很不忍,真诚地希望患儿能远离病痛,早日康复。
  捐赠结束后,苏永福形容身体的反应打趣道:“虚!感觉身体被掏空。”当被问及如果以后还有机会配型成功,他是否愿意再次捐赠时,苏永福毫不犹豫地回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会再参与,只要能帮到别人。”
  苏永福克服一切干扰,勇敢践行自己的诺言,实现着自己单纯而真挚的心愿,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传递着爱,延续着生命。这个来自青藏高原的土族少年,让我们看到了山大学子的质朴与踏实,也看到了90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单位:学工部 武装部    作者:文/刘婷婷 宋钰璇 图/宋钰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春蕾 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