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聚力构建大宣传格局,3月29日上午,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培训会在中心校区举行。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总编辑李欣、齐鲁晚报教育数据应用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徐玉芹分别作报告。山东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林竹主持培训会。
《通史》研究的目的,借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对汉语词汇“通古今之变”。举例性的“定性法研究”,一部文献一部文献地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探寻更大量的词汇,研究的词汇多多益善。由于汉语历史长、文献类型多、数量巨大,目前穷尽性研究也是办不到的。为了探寻更大量的词,我们充分利用大型工具书,即目前收词量最全、最大的《汉语大词典》,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补充。
3月21日,省委书记林武到章丘焦家遗址考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工作。省领导白玉刚、刘强、王随莲、邓云锋、段青英等一同考察,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副校长曹现强参加活动。
为了让汉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响应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近日,作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大学)共建单位之一的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字’旅启程”社会实践团队在谢锡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基于汉字文化传播的山大博物馆文创研发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团队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入手,依托学校馆藏丰沛的文物资源进行古文字文化传播的实践。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山东大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来重点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山大模式,不断激发思政教育新能量。未来,山东大学将坚持守正创新、立德树人,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强团结协作汇聚合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出新出彩,续写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篇章!
3月14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联合申报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功入选。
“春节期间,山东曹县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汉服热销,卖了3亿多元,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底气十足地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提升正面宣传质效,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3月6日下午,山东大学召开“聚力构建大宣传格局”工作推动会,就有关工作进行交流部署。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李向阳主持。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杨朝明见到了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现场,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
近日,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召开,现场公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及有关情况,山东大学考古学院负责的高密前冢子头遗址入选。
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山东省民宗委根据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精神而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由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民宗委共建,现任主任、首席专家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成教授。基地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产出了一系列高层次成果,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您愿意带着家人一起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融入基层治理?”……这个春节假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在家乡山东曲阜,与街坊四邻、社区网格员探讨交流,为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做准备。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启动六年,1600余稀缺汉籍成功复制。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国际汉学研究中心,陈列着“合璧工程”启动六年来的部分成果,一排排带着墨香的书籍古朴厚重,每一本背后都有一个寻觅的故事。
近日,软科等机构公布了中国内地高校2023年度社科项目立项统计情况,山东大学以104项立项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七名。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社主办的2023年度“文明瑰宝 互鉴使者”全媒体传播作品推介活动完成终轮评审,山东大学博物馆选送作品《山大丁公陶文》获评精品项目。
1月29日上午,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会议暨《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全面总结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新文科理论与实践》期刊建设情况,聚焦新文科建设的重点任务,谋划未来新文科发展方向,研讨新文科建设举措,推动新时代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文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出席会议并讲话。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主持会议。
近日,山东大学、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共建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淄博考古工作站(简称“淄博考古工作站”)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实验室”。
《四库全书》纂修对当代文化战略有什么启发?近日,在山东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系列专题学术讲座上,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学院院长、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杜泽逊就上述问题作出讲解。
杨向奎(1910—2000),字拱辰,河北丰润人。史学家、思想史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36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7年回国。后相继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联合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主编《文史哲》杂志。1957年入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任研究员、秦汉史研究室和清史研究室主任。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清儒学案新编》等。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