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强调:“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推进古籍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需求,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乘着浩荡的时代东风,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希望我国古籍事业能结出更为丰硕的学术果实,为赓续中华文脉作出更大贡献。
2月7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郑敬斌教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的学术文章。文章主题为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文章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其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将其自觉贯彻落实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思想文化工作产生极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我国新时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工作起到极大作用,也给予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巨大启示与教育。正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关于“赓续中华文脉”思想的支持与指导下,我本人从2017年开始了中国传统“生生美学”研究,在探索中国传统美学话语上做了一点努力,取得一点成果。下面我就将我如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事“生生美学”研究做一点回顾,由此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同时也更加坚定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决心。
身为文化工作者,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希望我们的年轻教师能够继续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就其鲜明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以“为什么进行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文化建设”为主题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统筹谋划,以推进“两个结合”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遵循,以增强“时度效”作为检验新时代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点,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的重要向度,是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中新社推出系列专题片《党外人士话复兴》,寻访众多深耕不同领域的党外人士,展现他们秉持家国情怀,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人故事。民进会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长期从事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杨朝明认为,《论语》篇章中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原则。他说,越来越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是一种可喜现象,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能看见多远的过去,才有可能看清多远的未来。
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发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必须以观乎人文、洞察变幻的视野和高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时代之魂。大众日报理论周刊本期邀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深度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以守正创新理念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务必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阐释,深刻认识人类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历史长河奔涌而来,滋养着泱泱华夏,浇灌着大国文脉。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真理光辉,彰显着时代精神,是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将指引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