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小树林文化论坛:世纪诗魂

发布日期:2005年10月11日 09:4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9日下午,“世纪诗魂”——纪念臧克家先生百年诞辰专场小树林文化论坛在东校区小树林举行。担任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浙江大学骆寒超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瑞芳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李掖平教授和臧克家先生的儿媳乔植英。校长展涛,校团委书记曲明军等及教师代表参加了论坛。
  提到臧克家的诗歌定位,骆寒超教授说,臧老是“泥土的诗人”,正如臧老所说“我生在乡村,我爱乡村像爱我的母亲”,他深深体会到乡土的艰辛,怀着悲悯的人道情怀植根于乡土。所以他的诗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能够广为流传。
  乔植英老师说,臧克家深切了解农民的疾苦,用农民的眼光看世界,他是把事业奠定在泥土上的知识分子。
  李掖平教授说,臧老的诗歌反映的不仅是对农民命运的同情,还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在诗坛上臧老的诗风独成一格,他既继承了新乐诗派的独特审美追求,又担负了一个诗人不脱离群众和时代的责任,他的诗歌“接通未来,勾连历史”,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既有现实主义的审美视野,表现手法又忠于诗美风格。
  马瑞芳教授和臧老是至交,谈到和臧老的交往,她开玩笑说,她这匹“小马”是背着《老马》长大的,曾经以为臧老这样的大家像天上的星辰一样遥不可及,但和臧老交往起来才知道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开朗大方,喜欢广交朋友,她亲切地称臧老为“我家老人”。
  展涛校长在讲话中说,每读臧老的诗,诗中所包含的激情、责任感、使命感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感到我们山大的校风,就像臧老的人一样质朴、刚毅、厚重。臧老成才当然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努力,但很重要的是山东大学当时独特的文化氛围带给他的营养,山大那时候有那么多著名的学者,对他的影响和引领是很重要的,所以臧老有很多文章怀念他的老师。学校的文化底蕴就是包括臧老在内的一代代人积淀留给我们的,我们都有责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最后,展涛校长朗诵了臧老那首《我们是青年》,铿锵的语调和饱含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  \

【供稿单位:团委学通社    作者:文/姜群滋 侯婧谦 图/汪海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采风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