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再添一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18:47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2日,山东大学职工郭坦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以救治一名年轻的血液病患者,郭坦也成为济南市第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天上午,山东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全太,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峰,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桑晓旻等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并为郭坦颁发了“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奖杯。

慰问中,杨峰表示,郭坦用他的实际行动温暖了整座城市,这是了不起的美德,他的行为非常伟大。桑晓旻表示,郭坦的行为展现出山东大学教职医务员工勇于担当奉献、感恩回馈社会的品格,他救人助人的言行定将感染、鼓舞更多的师生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红十字会以及山东大学人事部、工会、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一同慰问。

郭坦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广播电视台非事业编职工。郭坦平时热心公益事业,他表示,尽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要做出表率,倡导公益,尊重生命。他自2005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2012年11月5日加入中华骨髓库,正式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3年首次通过初筛,进行高分辨检测,最后却因其他因素停止配型。今年8月,又一次传来初配相合的消息,郭坦感叹这是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捐献过程有“双盲”原则,当获赠者写信感谢郭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时,郭坦写信回复道,“老天对你不公,让你的健康出了问题;但老天对你又有眷顾,让你我二人的配型成功,让我们能够血脉相连,继续共创美好明天。你也要加油,要乐观,要积极,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我们以后守望相助,你是我的兄弟。”

郭坦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广受好评,他主要承担“百微山大”的编导工作,其作品曾荣获第八届“中国高校电视奖”一等奖。在学校本职工作之外,郭坦还每年组织车友在能见度极低的雨雪天气开展紧急道路救援,他还数次组织衣物捐赠活动,将温暖送至大凉山等贫困地区。就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前几天,一名河南的学生家中突发急事,采用一般的交通方式肯定来不及赶回家,凌晨三点,郭坦得知此事后,立刻开车接上该学生并安全送到河南,连夜返回济南,第二天坚持正常上班。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山东省成功捐献者仅600余名,济南市成功捐献者60余名。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大学迄今已有9名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约占山东省捐献者的1/60;其中济南各校区有4名,约占济南市捐献者的1/15。2009年11月3日,化学与化工学院2009级研究生盛翔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济南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捐献者;2016年,山东大学药学院苏永福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7年5月,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汪芮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本次郭坦的成功捐献,成为济南各校区第4例捐献者,同时也是首位教职工捐献者。此外,威海校区近年来有5位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他们是:2009年捐献成功的威海校区信息工程学院2009级研究生王维;2013年捐献成功的威海校区图书馆职工赵杰;2016年捐献成功的威海校区机电学院孙洋、威海校区海洋学院曹勇、威海校区翻译学院白睿博。据了解,山东大学“髓缘”志愿服务队的100余名学生已经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后备军。

视点短评:

造血干细胞,又称“永生细胞”,是人体内所有造血细胞的发源地。多年来,郭坦把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融入了他的生命,这种积极的精神因子就像造血干细胞一样,源源不断地创造出鲜活可感的正能量。凡有所需必倾力相助,他的义举给生命送去希望,为社会带来温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难必帮,有义必为,在他人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郭坦等人毅然作出了骄人的选择,用自己的义举挽救了一个个陌生人的生命,他们是山东大学师生中的优秀代表,也展现了山东大学师生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优秀特质。在山东大学,还有很多师生,用自己的担当、奉献诠释着百年老校的红色基因,展现着山大朴实、厚重的优秀文化。法学院研究生郑志超勇救落水游客,食堂女职工范玉苓与歹徒勇敢搏斗,杨震、苏超勇制持刀歹徒舍己救人,保洁员张继勇、张玉祥拾金不昧物归原主,护士李朕路上救人又悄然离去……还有许多好人好事未被我们知晓,或许力所能及,或许举手之劳,但正是在这些温暖举动的影响下,良好风气得以形成,和谐社会得以建构。

世界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世界一流的精神。山东大学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优秀成果。在今年的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更是将文化引领战略列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努力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最具代表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上述山大人在关键时刻的感人举动,体现了学校的品德教育的成果,也成为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学习的标杆。我们相信,在山大,每个人都是一个“永生细胞”,助人为乐的精神将不断裂变、再生,源源不竭。


【供稿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宣传部    作者:马诗心 刘梦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