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刘建亚教授作客第一期“名师论坛”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12日 14:18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8日下午,研究生院“名师论坛”系列讲座在办公楼会议厅举行了第一场报告会。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数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建亚教授为研究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及各院部研究生工作秘书作了题为“研究生教育漫谈”的专题讲座。
    刘建亚教授联系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侃侃而谈。他认为,我国的本科教育水平较高,而研究生教育还相对滞后。原因有二:一是科学水平(包括实验室)不高,二是培养方式有待改进。他形象地把研究生培养比作“过河后登山”,把研究生导师分为两类:一类是“船工型”,重复摆渡,虽然辛苦,但过河后却不知如何登山;另一类是“登山教练型”,知道如何指导学生登上山顶,欣赏顶峰的无限风光。研究生教育特别需要“登山教练型”导师。在培养方式上,他认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应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知识积累很重要,一个硕士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应拓宽知识面,打好基础,对长线学科,更多的应采取硕博连读的方式。
    关于学术评价问题,刘建亚教授从哲学、科学和技术层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不应整齐划一的评价,尽量避免武断,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他提出:学术评价应局限在小同行范围内,跨学科评价是危险的,应尽量避免,尤其应注意其科学性。
    刘建亚的报告语言生动,鞭辟入里,使与会同志深受启发和教益。
    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娄红祥教授主持会议并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作了总结。他指出,今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要采取措施,集思广益,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在稳定规模的同时,培养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生院“名师论坛”系列讲座将每两至三周举办一次,希望关心研究生教育的人士继续关注。]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    作者:程翠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