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展涛校长接受山东电视台2003高考热线直播节目专访

发布日期:2003年06月15日 16:57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4日晚上,展涛校长走进山东电视台2003高考热线直播室接受记者专访。
    在40分钟的直播时间里,展涛校长阐述了山东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山大文化、山大精神以及他的校长观、学生观、学术观等,回答了观众通过电话、网络、手机短信提出的热点问题。展涛校长是山东电视台开通热线直播以来第一位走进直播间的大学校长。
    据悉,山东电视台开办的这档热线直播节目自6月10一直延续到7月10日,每晚10:30在山东卫视播出,我校招办主任、部分学生代表将陆续走进直播室接受专访。
    
    附:
    展涛校长访谈录
    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等学校之一。2001年2月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学校分东、西、南三个校区,并在威海市设有威海分校。教职工10052人,各类在校生近9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2万人,研究生5000人。在30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23人,博士生导师424人,教授90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学校现有30个学院、教学部,并设有研究生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41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基础学科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7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硕士点155个,并拥有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10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与国内几十个单位或地区建立了联合办学、科研合作的关系。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桂芳同志兼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青年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展涛教授任山东大学校长。
    
    访谈录:
    主持人:展先生,我知道,校内对您的称呼有三个:展校长、展老师、展哥,当您的学生称呼您的时候,不知道您更喜欢哪一个?
    展涛:我觉得,“展哥”是对我的一点奖励吧,事实上我更多的是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一种激情。在我看来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学者,她的生命力就是这一批批来去匆匆的学子,是一代代的学生给学校注入青春的血液。
    主持人:“展哥”体现的是对您的亲切感。一般来说,校长、老师都是学生敬畏的师长,为什么您的学生更愿意把您亲切的称为“展哥”?
    展涛:可能,我接触的和他们多一些,因为我自己年龄的原因吧,我在有些方面欠缺的地方,我对我的学生坦然地讲,很遗憾不能成为你们崇拜的学术大师,因为很多学校的校长是学术大师,但是我一定要做一位最贴近学生的校长。
    主持人:你怎么去做,让学生感觉和他们贴的非常近呢?
    展涛:方式很多,比如去食堂看看,吃一顿饭,去学生宿舍走一走,去教室听一堂课,或者通过网络回答他们的疑问,或者写一些文章等。
    主持人:我这里有您写的一段话:“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沉着,坚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微笑。微笑着,我们共同面对”。这篇文章,您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写?
    展涛:这个是在非典突然出现的时候,校园里和社会一样,开始有点紧张,当我漫步在校园里,我有一种责任感,同时,我感觉应当告诉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我在五四还写过一些文章,题目是《责任与使命-五四寄语》,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除了要关注自己校园内部,以我们沉着坚强的心态来对待这样一场灾难的同时,我们应当把眼光投向校外,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来反思我们自己。
    主持人:其实您让学生听到你的声音的方式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写文章贴到山大网站的方式?
    展涛:因为我们在这个时期,减少了大型的集会,在网络上,能够最迅捷的让同学们了解到我的想法,有时候,文字比声音更具有力量。
    主持人:在山大网站上看到一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署名甘甜的同学回应您的文章 “与展哥共话非典”。这样的话是不是让您很有成就感?
    展涛:我当时的感觉是非常的感动,我走过很多大学,在我的心目中,山东大学的学生是最可爱的,他们那种纯朴,那种充满的激情,青春的朝气,使我感觉到做一个校长非常的幸福,非常充实。
    主持人:作为一校之长,把学校管理做好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您想从学生身上得到什么,又想让学生从您身上获取到什么呢?
    展涛:我感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对学生的关心首先是来自作为校长的责任,其次他也是发自我内心的真挚感情。我来到这个演播厅感到非常的亲切,因为海信的老总周厚健是我们的一位杰出的校友,而山东大学培养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山大出去的校友的评价,我听到的,都是有着坚实厚重的基础,朴实无华的品德,所以我做校长,我感觉我责任重大。另外我又从与学生的交往当中获得了很多东西,我所获取的激情和工作中的热情,都是从学生身上得到的。
    主持人:您常说;大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大学的灵魂与思想。我注意到非典时期,您还有一篇文章是写给老师的:《对学者社会责任的一点思考》,当中提到:“面对非典灾难我们山大学者应该有所作为”。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您的同仁们什么?
    展涛:我和学生接触,更多的我感到我是他们的兄长,做校长对学生应该有“父母之心,兄长之爱,挚友之情”,但是我很不敢给老师们写一些东西,因为山东大学是以文史见长的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学校,特别在文科我们有这么多著名的学者,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今天的大学和过去不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必须参与进去,这样大学才有生命力,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想让我们的老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承担着学术责任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
    主持人:在山大校园里,我看到了一张海报:《小树林论坛》,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名字,我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形式?
    展涛:它的形式更活跃,在非典时期更受学生的欢迎,大家谈论的话题也更为广泛,我们已经举办了3期,效果非常的好。
    主持人:我听说在论坛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曾讨论过“山大的学生土不土”的问题,而且很激烈?
    展涛:当时,我们的一些老师和同学对此发表了一些见解,有的老师说,这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体现了山大人的朴实无华,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我部分的赞同他们的观点。我的想法是,如果说山东大学“土”,他绝对不是一个贫瘠的“沙土”,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就像我们的小树林一样,在这片沃土上,学生就是小树,在茁壮成长,他们带来的是生机,而我们的老师、杰出学者他们是参天大树。我以前曾是山大沃土上的小树苗,现在改行做园丁了,我觉得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大学的文化有传承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必须有时代的气息,每一代生活在山大的人都有责任培育这种时代所需要的大学文化,比如我们要更加开阔视野,和社会、和其它大学,和国外的大学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使我们的老师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
    主持人:我想这个论坛形式本身,也应该是您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呵护学校里面的激情与活力的一个举措吧,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展涛:这是大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组织了很多丰富的大学文化活动,比如我们和山东电视台合作的节目《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就非常的成功,很多学生参加了以后,都说山东大学的校园充满了激情与梦想。它带给你的影响是不能和课堂相比的,可能这一次活动会带给他一生的影响,影响他今后的观念、意识。而大学的这种文化是不能缺少的,所以在非典来临的时候,这种活动是不能缺少的。
    主持人:在您心目中,激情和活力对山大这样的百年名校意味着什么?
    展涛:意味着她明天发展的希望,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事业,我们走在校园里能够感觉到这种氛围。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这个博士生是我们的一个年轻教师-杜泽逊,他研究四库全书存目,这篇文章被专家誉为“拓荒之作,必将是传世久远的大作”,他塌下心来,用十几年专心研究,扎扎实实,完成了这样一部巨作,这就是山东大学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展涛:要让山大今后有更快的发展,必须要给山大注入活力,而这种活力来自观念的更新,来自于这种开放发展的思路,使山大更加的开放,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从内部的思想的碰撞,到与外界的交流,使山大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是学校建设的整体思路。我不知道,您对学生有没有一个要求,就是在经历了山大的学习之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展涛:这就是我们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简单的说就是三句话,第一是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第二是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第三,个性与人格的健全发展。而这当中,我们首先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希望我们山东大学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是每个人共同的品格,同时,大学是年青人成长的地方,我们所作的一切是为了不仅给在这里学习的每一位学生一个编制梦想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实现他们梦想的信心和力量。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要鼓励山大学生的“三种经历”。除了在山大学习的经历外,您还希望学生有哪三种经历?
    展涛:这三种经历的提法,是除了在我们山东大学学习的经历之外,我们提出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要具有三种经历,第一个是有海外学习的经历,第二是第二校园经历,第二校园主要是指我们国内的第二个大学,第三个是社会实践经历。
    主持人:那么像这个海外学习经历是费钱又费事的事情,现在山东大学的学生能去哪些国家去学习?
    展涛: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始启动,比如我们学习韩语专业的一个班的学生集体到韩国去学习一个学期。我们其它专业有一些是少量的到德国,到澳洲去学习,这样一种形式主要是少量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他支持,另外一些学生通过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来解决,但是我们的形式非常多样。有的可以有一个学期,有的我们是利用假期组织一个月左右这样的到一个学校学习的经历。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国门,让他们有种国际视野,而他们回来之后又能把这种影响带到校园里来。
    主持人:为学生创造一个第二校园经历是因为对山大的校园经历不自信,还是对第二校园经历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展涛:我希望我们山东大学的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因为我自己也走过很多别的学校,我觉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你可以在这个校园里获取在山东大学可能不能获取的一种营养或是影响,所以我们就提出了我们能够和国内的其它名校之间互相交换本科生。现在我们已经有一部分学生送到了厦门大学,学生们的反映非常强烈。下学期,我们将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分别和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这样一些学校进行交换,这样一个形式非常受我们学校学生的欢迎,而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像厦门大学的学生也度过了非常难忘的有意义的一段时期。
    主持人:我也听到了一种疑问就是这种无论是海外的学习经历还是第二校园学习经历,好像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就像您说的是学习非常好的学生,他的数量相对于我们现在几万名的在校生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量,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点上的改变。
    展涛:对,比如我们提出国内第二校园经历,每年能有500名左右的学生,我们在济南一年招7000学生,所以这个比例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这种影响不仅仅影响到参与这个活动的学生当中,比如到厦门大学学习的学生通过网络和校报谈了很多他们在那里的感受,比如我就知道厦门大学他们老师讲课的风格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厦门大学的学生身上了解到,他们告诉我们山东大学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特别感到山大的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学生们特别刻苦的学习精神、扎实的学习态度都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我们的学生回来之后又会影响到他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同学。所以尽管学生的数量不多,但他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这就是说在点上有个突破,然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您所希望的这种变化。您提出的这种开放式办学的理念是不是和您两年德国留学经历有关系?
    展涛: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出国的时间不是特别长,我从79年到山东大学上学至今,除了2年多的时间到德国和后来很短的时间到其它国家以外都在山东大学。我到国外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世界是很大的。
    主持人:您还记得当年刚到德国的印象吗?
    展涛:我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并没有被他的高楼大厦所震撼,我首先的一个感觉就是世界非常之大,我们每个人做事都应该有更加开阔的心胸,这也是我的老师,潘承洞老师给我最大的影响,我当时为什么选择山东大学,很简单,因为我知道山东大学有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潘承洞他当时和陈景润一起研究歌德巴赫猜想,后来我成为他的研究生,他做校长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我做副校长,他是对我成长影响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带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做学问要做大学问,做人要做一个大气的人,我想这也是山东大学的一种文化,他也影响着每一个在山大学习工作的每一个人。
    主持人:我想,也正是这段经历使您可以跳出山大看山大。大家都知道,山东大学是我省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但您对别人称呼山东大学是“鲁老大”却并不满意,是不是也源于此?
    展涛:我拒绝这样一个称号,因为我觉得山东大学是国家的重点大学,我们所承担的任务或者是责任是为国家培养杰出优秀的人才。在山东,我们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的重视,不管是在政策上还是在经费上。但是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山东。我们要为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
    主持人:现在网上有同学问今年山大的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有什么变化。
    展涛:我们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也就是说以后我们每年招一万名左右的本科生。其中威海分校三千,济南七千。而专业呢,这两年有一些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应该说是不小的变化。这两年我们就新增了十几个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安全等等。这些专业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所设的新的专业有些专业针对新生,有些专业已经在校内对上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给他们一个选择第二专业的机会。让他们到这些新的专业来学习。
    主持人:还有一个同学是通过短信提问,今年山东大学对优秀生的招考有什么特别优惠的政策和措施?
    展涛:我们对整个学生有个非常系统的培养计划。我们对优秀学生的吸引不是放在进入校门的这一刻有什么样的优惠,而是给他有个在大学四年或更长时间里如何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培养方案。比如我们有教育部的几个人才培养基地,像数学、物理、中文、生命科学等等。我们还有我们学校自己作为人才培养重点组织的基地。我们医学有七年制的培养方案,这一些都是对尖子学生来设计的。另外,本来今年我们要推出一个暑期学校计划,但是因为非典我们推迟到明年启动。暑期学校也是能给我们这些尖子学生和其它学生学习和让自己个性得到发展的一个好的机会。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现在山大部分本科学生可以转专业,现在有个网络上的问题,就是所有的专业都放开的可能性有多大?
    展涛:因为我们每一个专业招收的学生的人数是受实验条件和师资人数所限制的,当然我们在尽量发展一些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专业,比如象计算机信息科学,象其它工科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但是终究有个数量的限制。我们现在采取的做法是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给我们的新生提供一个选择转专业的机会,我们会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拿出一些机会来。比如今年我们拿出一千个左右的机会,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可以允许他们自由的转过去,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通过一个考试选择他们希望去的专业。这个做法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有一个现象,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对专业不是特别的了解,而经过了仅仅一年的学习之后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稳定的专业思想。今年我们给出的这样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到别的专业去,还是选择了留在自己的专业。
    主持人:牛津大学校长在回答“一个校长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说:大学校长应该更多地思考未来。那么。在您的眼里,未来的山东大学是一个什么样子?
    展涛:我作大学校长刚刚做了三年。一个大学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觉得我们这一任班子,我和我的同事们,我们的任务是为山东大学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大家都说我们山东大学现在进入到了又一个黄金时期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我们正在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阶段。那么今后的发展还是有非常繁重的任务的。我无法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说明年山东大学怎么样怎么样。但是我们所做的努力是让山东大学这片沃土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大师的产生。对于山大,我希望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百年名校。只要充满生机活力,在这片沃土上就能成长出杰出的大师。
    主持人: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领导一所百年名校,面临的压力、付出的勇气和魄力都可想而知,您认为这三年您给山大带来哪些变化?
    展涛: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这种变化绝对不是我自己带来的。大家在谈论新山大的时候。我们的同事还有学生们都感到学校这些年在跳跃式的发展着。我这里很想引用我们一个学生的话就是:这几年我们在和山东大学一起成长。我觉得这个“我们”也包括校长本身。
    主持人:您目前不满意的有哪些?
    展涛:如果说现在山东大学还有什么缺点或不足,我觉得有一个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山东大学缺少一个大师级的学者来做他的校长。正是因为我缺少这样一种素质,我需要利用年轻这样一个优势和我的同事一起去做更多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山东大学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主持人:在山大百年校庆的讲话时,我注意到,有两个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一个是“山”,一个“海”。为什么您特别喜欢这两个字?
    展涛:喜欢山是因为山大山大,本身就有山。喜欢海是因为大学是一个人类文明积淀的地方大学应该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和大海一样的激情。所以这样一种想法也不是我一个人所有的。我们在学校里有一个关于大学文化的讨论。比如陈炎教授讲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他说山大文化“潇洒又齐风之勇,厚重似鲁韵之魂”,这是山大人的品格,山大人的精神。山大文化既有大学文化的共性,又有齐鲁文化留给我们深刻的影响,又有今天我们应该具有的时代的特征,但是最重要的是山东大学的文化是所有生活工作在山东大学这块土地上的人共同铸造出来的。
    主持人:您是一位青年数学家,数学家总是用数字说话的,如果让您打分的话,你会给自己当校长的成绩打多少分?
    展涛:60分吧。因为我觉得我可以说是一个及格的校长,但是离一个杰出的校长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展涛校长接受记者专访]


【供稿单位:宣传部、山东电视台    作者:摄影:王秋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