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24日下午,山东大学举行“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系列专题培训首场报告会。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作了题为“高等教育的形势与一流大学发展策略”的在线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张永兵主持报告会。
报告围绕“当代科技革命主要领域和主要特征”“中国高校在世界一流大学格局中的发展态势”“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机制”“大学向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逻辑和路线”“未来大学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五个方面展开。陈锋认为,当代人类社会正经历从工业化向数智化转型阶段,新一轮科技创新围绕着生命本体拓展、时空维度拓展、连接动力体系、基础物质材料、以数学为核心的基础科学等方面进行着创新性革命,这其中,数智化科技扮演着关键主角,不仅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动力,而且是未来深化科技革命的基础平台,必将引起社会经济技术重大改变。这对中国高校发展提出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
陈锋指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中国高校综合实力加速跃升,是上升最为显著的板块,一些基础性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对照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及其学科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与产业发展脱节,存在与世界先进拉大差距的风险;现代服务和经济社会基础学科先天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医疗和教育学科存在结构性不足;人文社会学科缺乏世界性影响力等。陈锋认为,“立地顶天,根深叶茂”是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坚实基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突出建设质量效益,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实现一流大学、一流产业和一流城市的共生共存。面对转型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建立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机制至关重要。今后,人力价值、财富会超过物的价值、财富,人力资本价值会成为科教、产教融合的价值中枢。人才、创新和数据是大学、社会、产业共享的共同资源。链式融合和链式驱动会是产教、科教融合的动力机制的基本特征。高校应当在科教、产教融合中培养高价值的、作为无形经济存在形式的人力资本。大学应通过创新需求引领,着力突破思想障碍和组织边界,积极打通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成为创新主体,从而实现科教、产教深度融合。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智化科技的号召和部署下,数字基建模式正在快速形成,数智技术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并成为今后经济社会技术运行的基础平台,高校学科必须确立新的思维,基于创新的发展逻辑,通过大数据大平台的有力协作,实施灵活性和复杂性交融的“大舰战略”。
关于未来大学,陈锋结合所在中心提出的“智慧学习工厂”的理念指出,大学形态变革将在融脑为核、平台集成、维度跃升、因需而智、无界融合、无限连接等六个方向上进行。未来大学将会更多存在于一个融合的空间中,一个虚实界限很难划分的世界中。今后大学校园建设应当围绕作为人才、知识、数据、创新活动为交汇点的“创新核”建设展开,使其成为体系性变革和空间变革的引领性因素,基于数字神经网络的建设,快速形成作为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的集成化学习平台。同时,结合书院建设,在校园建筑空间和综合功能上满足数智化转型时代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功能性空间和后勤服务设施上要把当前的集中型为主转换为未来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态。
张永兵在总结中表示,陈锋同志紧扣数智化转型这一今后科技发展特征,给全校教职医务员工作了一场极具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报告,对于干部教师开拓视野、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深化认识、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规划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他强调,要深刻认识规划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主导作用,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为引领,加强统筹谋划,提高学科规划、学院规划、学校规划、校园规划水平,科学擘画学校事业发展蓝图,扎实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
本专题系列培训由组织部(党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龙山校区(创新港)规划建设办公室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策划组织,旨在通过对国家战略与国际科技前沿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为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双一流”下一周期建设方案等长远发展规划奠定思想基础。
部分校领导,校区领导,学院(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一校三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强院兴校”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管理人员研讨班学员为主的学校教职医务员工共计1800多人在线收听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