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调控”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学术成果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相继发表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1日 13:07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的“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调控”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新兴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新兴污染物的联合修复技术等若干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为了阐明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支撑相关防治政策法规的制订,实现环境技术干预下的健康保障,该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方面,深入解析了淡水植物对纳米塑料的响应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并被选为该期封面重点推荐。在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方面,近两年在Plant、Cell & Environment、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6篇,揭示了环境胁迫下植物根部的逆境适应机制。在新兴污染物的联合修复技术研发方面,近期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4篇,拓展了水力空化技术在新型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前期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该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纳米颗粒的陆生植物效应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题为“Differentially charged nanoplastics demonstrate distinct accumulation in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围绕纳米颗粒对陆生植物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发现了不同电荷纳米塑料对拟南芥的植物毒性效应,阐明了植物对纳米塑料的吸收与转运机制,解析了纳米塑料在植物根系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纳米塑料表面电荷与其对陆生植物毒性的关系。该研究为纳米塑料可以被陆生植物吸收并积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对今后分析纳米塑料在陆地环境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调控”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是学校首批资助建设的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生命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共同建设。该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充分发挥环境科学、生物学和机械工程三大学科优势,强调理论、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新型交叉科学研究团队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创新文化。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707-4


【供稿单位:环境学院    作者:冯立娟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