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7日,山东大学第五届齐鲁青年论坛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分论坛在线上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内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的19位青年学者进行线上学术报告。此次论坛分两场进行,分别由能动学院常务副院长辛公明、副院长韩奎华主持。学院师生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第一场分论坛中,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洪扬博士带来题为“石墨烯和硼氮二维异质结间的界面传热及机器学习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她的部分研究成果——石墨烯和硼氮二维异质结间,并对它们的应用作了简单举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张川博士关于“人工智能在能源转型中的应用初探”的报告,对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调度以及采暖问题展开了介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赵培博士带来了“微流控技术在水域无机物检测和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的报告,对光催化除杂技术,显色、微波电信号、荧光测试作了详细介绍。
下午论坛中,美国圣母大学的黄德钊博士带来了关于“固液界面处热运输和滑移的调控以及纳米颗粒的热布朗运动”的报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洪杨博士后作了题为“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腐蚀研究”的报告,他向在线师生介绍了金属材料在高温熔盐、高温液态金属以及高温水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着重介绍了点缺陷模型在高温水溶液中的应用。昆士兰大学董沛鑫博士作了题为“干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启动阶段的研究”的报告。董沛鑫博士从研究背景出发,围绕无侧风一维模型、有侧风三维模型以及三维数值模拟三个层次的研究,展示了自然通风分干式冷却塔的瞬态行为机理。以色列理工学院杨睿博士后作了题为“低品位热源驱动的热声热机研究”的报告。巴黎萨克雷大学马晓燕博士后作了题为“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的多尺度研究”的报告。香港城市大学曹静宇博士后研究员作了题为“分离热管传热控制及其与制冷/制热循环的耦合系统研究”的报告。爱丁堡大学盛强博士后作了题为“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flow at micro/nano scales”的报告。
在第二场分论坛中,哥伦比亚大学的王栋博士作了关于“大气多污染物催化控制”的报告,对在污染物控制方面的成果作了详细介绍。新加坡剑桥高级研究教育中心的潘康博士带来“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研究及污染物大气扩散模拟”主题的报告,对天然气直喷发动机的原理以及污染物的特性作了详细介绍。英属哥伦比亚省研究中心的王子良博士作了“流态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利用”的报告,对新型高效喷动床和流化床多相流反应器作出详细介绍。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魏晓阳博士带来“气固流化床中瞬时流动结构的研究”为题的报告,他对比传统固化床和气固流化床,介绍了气固流化床的优势,同时对未来开发超细颗粒流化技术和生物质气化反应器优化等方向进行了分析。
下午论坛中,斯坦福大学博士后陈皓作了题为“新型锂、铝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不同扭曲度的电极可逆循环性能,其中,化学成分和孔隙率相同的石墨烯电极,扭曲度越低,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越高。对于不同扭曲度的电极循环后形貌,更低的载体扭曲程度有利于提高锂金属电极结构的循环稳定性。此外,陈皓博士还指出锂电池的限制,以及锂电池资源稀缺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铝电池,并介绍了铝电池的优势。天津大学许伟聪博士作了题为“热力循环三维构建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低温热能储量情况,其中,能量的转化一般有传统热力循环,新型热力循环以及热再生电化学系统。本课题以构建“热-体积功-广义化学功”三维能量转化体系为目标,从理想循环、极限循环和实际循环逐层开展研究。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陈经纬作了题为“先进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的设计与机理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电极纳米化和杂化设计思路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设计。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研究助理曹成作了题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极其数值模拟”的主题报告,提到通过CCUS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近零排放,减排潜力巨大,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视。南开大学博士后张生利作了题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中的问题与一些研究成果”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铜锌锡硫薄膜电池、氧化薄膜的新型处理技术以及缓冲层的新型室温条件处理技术。
中午,辛公明主持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交流会议。会议期间,韩奎华介绍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及学科发展情况,孙锲介绍了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与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的情况,各位青年学者就人才申报步骤、学校相关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与各位老师展开了讨论。山东大学人事部副部长王小平出席了会议并与各位青年学者一起进行了交流。
本次活动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与优秀青年学者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同时增进了优秀青年学者对山东大学、对学院学科的了解。
【供稿单位:能动学院 作者:房瑞 王轶凡 翟子展 王健 祝超 摄影:房瑞 王轶凡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徐龑鹏 蒋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