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表彰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和第十五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的通报》,山东大学共有61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11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2项。山大视点网站整理汇总了这些获奖成果,并将成果一一进行展示,以进一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卓越研究、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
一等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演变及其理论总结》(作者:黄少安)
本文通过总结实践和梳理重要文件,把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分为五个不同战略阶段,分别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粮食产量战略;农业、乡镇企业并举战略;减负增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小城镇战略;“三农”统筹、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战略;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新土改”)与乡村振兴战略。对40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做了系统的理论思考,对一些重大实践事件进行了理论分析,阐释了其理论依据、证实和证伪的理论和理论的创新,并且阐释了如何科学理解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和展望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该成果代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战略演变规律及其理论分析的顶尖水平。
该文的工作难度高,表现在:第一, 必须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40年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而且能够用理论工具加以分析。第二, 需要对40多年以来相关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以及一些部门的文件比较熟悉,而且能够加以分类和分析评估,文本文件分析的工作量比较大。第三, 需要对相关研究成果比较熟悉。而且这一段历史是这一代人都经历过、有直观感受的,要想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并且获得顶尖刊物及其审稿人的认可,并不容易。
该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依据中央主要文件和战略措施实施情况,明确地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发展战略划分为五个阶段和对应的五个战略,既区分出阶段性又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和一惯性。第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例如家庭承包制的出现、承包制本身的特性、农业税的存废、种粮直补、征地补偿、土地三权分置和流转、为什么土地不私有化等,进行了理论解释,创新性提出了“人民公社是低效的制度纳什均衡”“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一种新的不完全契约:开放性契约”等理论假说。第三,在实践层面的意义主要是:科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其它战略的联系和连贯性,避免因为理解偏误而在实践中出现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建设。
相关链接: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杜泽逊:《尚书注疏汇校》(特等奖并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