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文科建设再深化、再出发、再突破,7月18日-19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大学主办,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承办的“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2”在山东青岛召开。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遵循,为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表示,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四新”建设,全力加大新文科建设力度。一是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重点推进专业现代化;二是应对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赋能新文科建设,强力推动改革研究;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强力财政保障,推动省属高校文科教育分类、特色发展,促进山东省高等文科教育积厚成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向“十四五”,白皓对山东省新文科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承担新时代文科教育的责任使命;二是持续深化文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构建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三是认真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开创新文科建设新局面。他强调,新文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在深入交流、思想碰撞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充分吸收优秀成果,推进新文科建设再落实、再深化、再突破,为走好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介绍了近年来青岛大学改革发展的成绩以及新文科建设情况。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为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岛大学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组建了新文科、基础文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专班,出台了《青岛大学加快新文科建设发展 实施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方案》,大力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力做好新文科建设,力争打造地方院校新文科建设样板。
18日上午,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郁建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一级教授冯惠玲,山东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教授作主题报告。
张江教授以“新文科建设要落实到具体学科”为题作线上报告,他表示,新文科建设不是一般性的创新、补丁式的创新、表面化的创新,而是学科定位、专业布局、评价体系的全面创新,其意义不仅在学科自身,更在于社会发展。学科不仅是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更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根基,是大学治理的基本机制,学科的良性发展不仅依赖于学科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也依赖于学科发展的新形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因此,新文科建设首先要落实到具体学科的建设中。
郁建兴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时代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的报告,他谈到,数字时代的到来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背景,要用数字化思维重塑未来教育教学形态,用数字化手段引领和撬动传统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他表示,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有三:一是知识获取和教学的重大变革,二是知识生产和创新的重大变革,三是知识传播和影响的重大变革。作为高校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作为,为我国新文科建设提供典型样本,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成功经验,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冯惠玲教授在“新文科与数字人文教育之新”的主题报告中提出,新文科是文科教育和建设的全面进阶与革新,引领文科建设新时代发展,数字人文属于新兴领域,数字人文教育与“新文科”在新时代不期而遇,内涵相交,新新相印。她从学科之新、目标之新、结构之新、角色之新四个角度诠释了数字人文教育之新的内涵,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作出经验分享。她表示,“新文科”建设重在新,贵在新,所有的“新”都是对既有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文科建设一定要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自主培养新路。
樊丽明教授以“新文科建设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题作主题报告。她指出,在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新文科建设已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未来要聚焦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她从育人与科研、教学改革设计、新要素保障、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文科建设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她提出,新文科建设既承载着培养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文科人才的根本任务,也担负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必须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她指出,新文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重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即教学改革设计、资源供给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她强调,教学改革设计是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任务,要遵循“需求导向、学校定位、资源整合”原则,抓住“新专业、新课程、新模式、新教法”核心内容;要建立优秀教师队伍,打造优质实验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学习环境及资源,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要创新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学生教育的贯通协同制度和教学科研单位激励制度,对教学科研单位和师生实行“放管服”,激发改革动力活力。
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论坛邀请了新文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围绕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新文科建设作案例分享。
18日下午,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兼山东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广联合会副会长吕芃以“我们需要培养有‘十只手’的记者”为题,围绕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就培养“十只手”的全媒体人才,尤其是围绕着媒体工作者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以“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新文科建设路径探索”为题,重点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以及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建设经验,以教材创新和教材体系建设作为切入口推动外语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以“交叉•融合•创新——南京大学新文科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阐述了南京大学“传承 发展 守正 创新”的新文科建设理念,重点介绍了新文科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举措,分享了一流专业、一流教材体系、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交叉复合文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孟天广作了题为“文理交叉驱动计算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与中国机遇”的报告,强调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社会科学范式变化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分享了清华大学在学科发展、平台组织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鸿以“新文科背景下美术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重点介绍了新文科建设的国美模式和国美成效,即以视觉艺术东方学为核心的学科创新,以四通人才为标准的创新人才培养,以哲匠精神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研究创作。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翻译学院院长王俊菊以“新文科背景下多元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题,分享了山大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践与成效,重点介绍了外国语学院构建的“分类培养和分层卓越”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19日上午,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首先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在传承中创新”的报告,他指出,信息化催生了一个“无形”的大学,高等教育需要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新文科”的“新”是一种应时代发展所需的新,是进行时,有“基本盘”,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因学科交叉融合而“新”,并具体介绍了新专业、新学科、新课程、新课堂、新理论、新方法、新教材等七个方面改革发展的观点和意见。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建设探究与实践”为题,结合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事业的整体概况,分享了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究与实践创新,为培养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重要借鉴。济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霞以“凝聚共识、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济南大学新文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具体从深度融合,构建专业交叉新范式;质量提升,助力课堂教学新改革;协同发展,打造师范教育新生态;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新体系;能力强化,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探索与成效。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于铭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她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介绍了海洋大学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积春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人文学科信息化教学刍议”的报告,他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为例,重点介绍了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19日下午开展了分组讨论,进行了会议总结,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报告及案例分享展开深入研讨,并结合各自学校情况,就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建议。
论坛共持续两天。论坛开幕式、主题报告、案例分享、分组讨论环节分别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仝兴华,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曹现强,青岛大学副校长孔伟金,青岛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建波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全国新文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还有来自于十余个省(市)近40所高校的180余名专家代表在主会场参会。本次论坛通过超星等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直播,省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人文社科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文科院系负责同志和一线教师等收看了论坛直播,网上直播访问量突破28.7万。
自2018年中央提出新文科建设以来,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持续深化思想认识、扎实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路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之路,新文科建设星火燎原已然成势,进入发展快车道。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是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一会一论坛、一刊一报告、一号一平台”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目前已举办两年,邀请全国新文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业界专家、高校代表交流新文科建设经验,分享新文科建设成果,旨在打造新文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