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行星科学课题组研究生获中国科协科普项目资助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8日 15:23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行星科学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尹承翔及其团队成员(陈剑、曹海军、毛文硕、张聆汐、陈文羲、潘辰安等)在付晓辉副研究员和凌宗成教授的指导下申报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科协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并入选资助名单。据中国科协统计,本次共收到320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荐的申报项目1636个,经专家评审、公示,最终资助项目100个。

山东大学获批的第五批嫦娥月壤样品

尹承翔等同学所申报获批的项目名称为《月球样品的“奥秘”》,资助金额为3万元。我国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风暴洋北部成功返回1731克月壤样品,是自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任务以来的人类首次采集、返回月球样品。山东大学成功获批第二批、第五批月壤样品,正在开展对1200毫克月壤粉末样、3个岩石光片样的实验室研究工作。

月壤中角砾岩岩屑电子背散射图像

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采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频出的背景下,开展科普活动并传播月球和行星科学知识正当其时。然而,月壤十分细粒,仅凭肉眼观察无法获知蕴藏在月壤颗粒中的奥秘。针对这一难题,尹承翔等提出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的分析结果,结合扎实的科学研究工作,将月壤颗粒形态、组成及其蕴含的科学故事展示给公众。该项目计划开展一系列月球样品图片展览、科普报告,讲述月球与行星科学领域的“中国故事”,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一向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培养。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全部参与导师主持科研项目,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劲头,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项目和亟需方向。同时,学院一直秉承“知识服务大众,科学引导人生”的理念,持续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公益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将所学所得回馈社会。

山东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科普工作室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现已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该项目的实施也将切实承担起服务社会使命与责任,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空间科学科技事业,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山大力量。


【供稿单位:威海校区宣传部    作者:物宣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字瑜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