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4日,齐鲁交通学院举办第3期齐鲁讲堂。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王迎作题为“从结构健康监测到数字孪生”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过线上会议参加讲座,本次齐鲁讲堂由齐鲁交通学院教授吴建清主持。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较现有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数字孪生可以实时而直观地反映真实物理结构的性能和状态变化,但挑战性也更大。王迎所在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逐渐探索出机理和数据融合驱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并构建了动力学数字孪生系统。
在讲座中,王迎教授围绕土木工程的特点作了背景介绍,阐明了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学科特点,着重讲解了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为从人工目测到仪器巡检再到连续监测最后到数字孪生。随后,王迎教授对结构健康监测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按照建立数值模型、采集数据、数据传输与分析、预测决策四个项目流程开展工作。同时,他以澳大利亚海底管线项目为例,介绍了海底管道悬跨损伤的解决办法。在模态试验方面,王迎教授指出实验土壤对前几阶模态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在土壤作用下,模态信息呈现出不完备的状态。围绕该问题,他提出通过考虑结构震动模型,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统计局部极值来得到直方图来进行研究。最后,王迎教授还介绍了数字孪生在未来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在互动环节中,王迎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积极讨论,围绕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王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为了应对土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难题,王迎教授致力于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整体和局部多种监测传感手段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融合机理和数据驱动的方法解读传感数据,识别并评估结构状态,构建结构的数字孪生。王迎教授曾任澳洲结构健康监测协会执行委员,现任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Frontier in Built Environments杂志Bridge Engineering领域副主任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