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李守奎教授做客“新杏坛”谈楚帛书乙篇的文本复原与文字考辨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7日 09:07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17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李守奎教授线上做客第314期“新杏坛”,带来题为“楚帛书乙篇的文本复原与文字考辨”。文学院荣聘教授董莲池主持,校内外近三百名师生聆听讲座。

李守奎教授首先介绍了楚帛书的重要性,接着从行款和字数的角度讲述楚帛书的复原问题。以“喜”字的辨识作为切口展开,肯定了饶宗颐将残损处释为“喜”,是一个字的说法,由此对这个区间位置重新确定,叠合文字重新拆分,释出、补出多处文字,进一步复原文本。

在此基础上,李守奎教授对乙篇残缺字进行拟补与释读,如就第5列释“天柱”“下方”、补“思”读为“使”、取“有竭其渊”之说,第8—9列释“害于其邦”“害于其岁”几处,分享了具体的释读意见,并谈到了全篇结构。他认为,“孷岁”就是“釐岁”,即“理岁”,这也是全篇的主旨。本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讲理岁因为失岁,需要以闰理之;第二章讲岁测匿与治理测匿;第三章告诫民如何应对岁之失常。

针对文学院强基班的特点,李守奎教授特別建议大家先对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有整体的把握,再各个击破,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在原始材料上下最足的功夫,先从文本清晰、文意容易理解的材料学起,不要过早涉入疑难问题。参与师生纷纷留言,对李守奎教授表示感谢。

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古文字、汉字学、出土文献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出版《楚文字编》《古文字与古史考》等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多部。李守奎教授曾多次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优秀的古文字学家。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魏堉    摄影:陈文颖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心怡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