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史大永教授团队发表关于光介导自由基化学在药物化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3日 15:26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9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大永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IF = 14.957)上在线发表题为“Visible-light-initiated radical 1,3-difunctionalization of β,γ-1 unsaturated ketones”的研究论文。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刘瑞华为第一作者,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大永教授和中国海洋大学杨金波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新发传染病和传统恶性疾病的耐药性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药物化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快速获得新的药物分子来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天然药物分子需要生物亿万年的进化形成。史大永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从合成化学角度设计新的反应模式,探索如何通过简单底物快速复杂化来合成结构多样、骨架新颖的功能分子并从中获得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该课题组近期以多样化导向合成思想为指导,以结构简单、容易获得的β,γ-不饱和酮为原料,廉价偶酰类光引发剂,NFSI和三氟甲磺酰炔等作为双功能化试剂,首次实现了可见光引发下,经由1,2-酰基迁移β,γ-不饱和酮的1,3-氨氟化、双氨化和三氟甲基炔基化反应。快速构筑了三大类超过80种1,2,3-依次不同官能团取代的烷基骨架。此外,该策略也为β,γ-不饱和酮类化合物的光化学重排反应提供了新模式。

为了探索这些结构全新、高度功能化的产物分子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该课题组与中国海洋大学杨金波教授课题组合作,筛选出了一类骨架全新的HIF 和WNT双通路抑制剂,并且该类化合物对这两个通路相关的结肠癌具有非常好的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因此,该工作也为从多样化导向合成发现新的药物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泰山学者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 山东省青年基金、青岛市应用项目等资助。山东大学生命环境研究公共技术平台核磁共振波谱仪为本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q8596


【供稿单位:微生物研究院    作者:刘瑞华 史大永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