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哲社学院主办“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虚无主义”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8日 15:21 点击次数:

[本站讯]8月21日至22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创新团队”在山东威海主办“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虚无主义”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等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就生存论虚无主义、诠释学与虚无主义的关系、认识论中的虚无主义以及马克思哲学与虚无主义等论题展开跨学科、多领域的交流和讨论。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分别致辞。刘森林向与会学者介绍了虚无主义研究的进展,强调了虚无主义对于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张志伟认为有与无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作阐释。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傅永军主持。

第一场的大会发言由刘森林教授主持。张志伟教授、澳门大学教授王庆节、复旦大学教授汪行福、傅永军教授分别作报告。张志伟教授讨论了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认为尼采解释了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但却未能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推进”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研究并指出,存在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存在自行隐匿,因而存在即虚无。王庆节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虚无以及虚无主义问题的讨论,指出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物与存在之间的差异,强调了海德格尔通过重提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基本问题,从名词性存在之为存在到动词性存在之为虚无的转向,在存在论层面指出,存在与虚无是一体两面。汪行福教授借由对犬儒主义的分析,提出其本质上是持有道德主观论的虚无主义;但是,由于犬儒主义内在于主观自由之中,而主观自由与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观反思的诞生又息息相关,因而人无法彻底摆脱犬儒主义。傅永军教授指出,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历史主义,一者是寻求超历史的普遍有效价值的普遍历史主义,一者是朝向生命当下,将历史解释为理解得以可能的历史条件的历史主义,第二种历史中作为被诠释对象的永恒真理与历史性出场的被诠释出来的永恒真理间不是决然对立,而是体现为一与多的思辨结构。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教授王文方主持,浙江大学教授孙周兴、北京大学教授吴增定、复旦大学教授邹诗鹏、山东大学教授刘森林分别作报告。孙周兴教授尝试推进海德格尔关于尼采虚无主义命题的阐释,阐明虚无主义的多重意义,即虚无主义的生命-实存论意义,道德-价值论意义以及形而上学-超越论批判意义,从未来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解释了虚无主义的根本性含义。吴增定教授、邹诗鹏教授分别就虚无主义阐述了相关观点。刘森林教授讨论了晚期谢林哲学中对“无”的五种定义以及谢林哲学中的“无”到施蒂纳的“唯一者”的转变,认为由这种转变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虚无主义后果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三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冯波主持。南京大学教授王恒、中山大学教授方向红、王文方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廖钦彬分别作报告。王恒教授指出,虚无主义的内核在于形而上学的最高价值之自行贬黜;若想克服虚无主义,便需要在“他者”之中重新思考并构建与“绝对”的伦理价值关系。方向红教授讨论了晚期海德格尔克服虚无主义的尝试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条从“物”的思考到“天地神人”四重根的海德格尔思想晚期发展的线索,并尝试将其同中国传统易学思想相沟通。王文方教授试图用简洁、清晰的概念语言和逻辑语言,向大家介绍如何使用当代逻辑模型论方法和多重赋值语意论来解决《老子》《中论》等经典文本里的“不可说”难题。廖钦彬教授主要介绍了京都学派(西谷启治等)的虚无主义论。

第四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副研究员张红军主持。厦门大学教授张有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刘宇、冯波教授、吴童立教授参与发言和讨论。张有奎教授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讨论了精神生活的超越性如何来实现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破除资本逻辑和克服阶级局限两条路径。刘宇教授试图以马克思的总体性辩证法来构建虚无主义批判,从而将虚无主义指认为现代资本文明的意识形态。冯波教授分别讨论了晚期谢林与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吴童立教授聚焦于“虚无”的感受性层面,运用当代的“情绪的知觉理论”来试图解答虚无主义的难题。

第五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政主持。张红军、梁飞、毛林林、徐瑜霞、冯争等青年教师分别作报告,内容涉及尼采的反虚无主义美学、G.Priest分析的语言哲学与虚无主义、费希特对虚无主义的反驳、马克思对黑格尔虚无主义的批评以及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反讽。

第六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副教授王丁主持。来自哲社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刘冠呈、谢飞燕、刘乾和本科生孟德誉分别就唯名论问题、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和晚期谢林与黑格尔关系等议题作报告。冯波教授发表闭幕致辞。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黄月鹏    摄影:何立光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程思雯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