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第三期“巫鸿谈‘空间中的美术’:三个历史情境,三种研究方式”举行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08:5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7日-13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第三期系列讲座“巫鸿谈‘空间中的美术’:三个历史情境,三种研究方式”在青岛、济南两地举行。此次讲座共三讲,著名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策展人巫鸿作空间美术史研究最新成果的报告。首场讲座由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致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博物馆馆长方辉主持。

巫鸿教授希望通过三场讲座传达一个思想:人们在观看艺术品时往往将其孤立化,但其在古代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是属于特定空间下的,而这种空间与人的生活、行动密不可分,故美术品总会属于一定的空间和情景,不可孤立地审读。

本次系列讲座以“空间中的美术”为主题,围绕三种情境与空间展开讲述。在第一讲“敦煌:探索神域与圣容”中,巫鸿教授提出从空间角度讲述敦煌故事的新尝试。这一尝试不仅是将实际存在的洞窟作为美术史调研和阐释的持续焦点,也是试图从访问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去理解洞窟的存在和历史意义。他以“空间”为叙事角度,从洞窟实际功用出发,持续观察敦煌洞窟形制、图像的变化与生长,在宗教实践与图像的互动关系中逐渐建构出属于敦煌的空间故事。

第二讲“唐墓:黄泉下的山水画”,巫鸿教授首先追溯了山水题材成为重要绘画传统的历程,并对唐代墓葬壁画中山水画的流变展开梳理。他以李道坚墓、武惠妃墓、韩休墓等重要考古材料为核心,逐一论述唐墓山水画边框、样式、图像演变及图像与棺椁、棺床等墓室元素的关联,在墓葬空间的语境下解读山水图像的结构意涵。

第三讲“清宫:皇帝的镜子与镜像”,巫鸿教授以《平安春信图》为线索,对乾隆时期清宫绘画与装潢中擅用的“幻视”艺术展开讨论。他认为,该幅作品实际为紫禁城内某处室内艺术“装置”的一部分,通过多种器物的组合形成一个特殊视觉空间。在西洋镜、西方绘画技术的多重因素下,巫鸿教授还探讨了《是一是二图》的镜像创作及紫禁城倦勤斋的空间设计,对清代帝王对“幻视”艺术的痴迷予以剖析。

三场讲座的与谈环节分别由山东大学副教授武绍卫、副研究员王方晗、副教授赵丹参加,他们分别与巫鸿教授展开研讨交流。

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承办。

讲座期间,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会见巫鸿教授,希望巫鸿教授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加强与山大的学术交流,推动山东大学与芝加哥大学进一步开展友好交流,加强校际美术、考古学科建设与人才交流。巫鸿教授回溯了他在中美两国的求学历程,并就双方推进高质量合作、联合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供稿单位:社科院 宣传部    作者:王亚男 郭文静 杨文萱    摄影:张云鹏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