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学术人生大家谈”第二期“读、思、写中的人生”举行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9日 15:02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8日晚,山东大学“学术人生大家谈”学术活动第二期在中心校区明德楼举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作了以“读、思、写中的人生”为题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主持报告会,并作总结发言。

何中华教授围绕“自身和哲学相遇的经历”和“读书、思考、写作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两个方面展开讲述。他详细讲述了自己从爱好绘画、写小说到哲学启蒙的三个条件,一是父亲在基层单位发的学习材料,一些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单行本,以及干部哲学入门的读物,何中华翻阅后能理解并能找到感觉;二是读中学时,特别喜欢政治课,尤其是当时初中的政治课讲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著,对其影响很大,担任政治课代表并且成绩突出,大大增加了学习哲学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三是高中图书馆的阅览室以及订阅哲学相关的杂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时候就自费订阅《文史哲》,也订阅《经济研究》《哲学研究》,并且这个阅读习惯一直在坚持。何中华教授从创造欲、兴趣引导与尝试、环境和条件熏陶、自学者的劣势与优势、学习和研究的苦与乐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走上哲学学习与研究的经历和体会。尤其是1981年,何中华老师在化肥厂工作时,年仅19岁的他就在《哲学动态》发表第一篇文章,对其影响非常大,并从此激发了何中华老师的写作热情和发表欲,而后在1984年,时年22岁的何中华在《哲学研究》发表文章,更是让其逐渐走上了哲学研究的道路。

在讲述读书、思考、写作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时,何中华教授认为 “读书、思考、写作”三位一体,是相互强化、相互成就、不可割裂、有机统一的关系。他从选择读书的方式、文本的选择、阅读文本采取的办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自身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训练运思方式、心得式与摘要式的记笔记、培养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等方面介绍了自身如何思考的体悟。何中华教授特别强调写作时要注意,一是不能满足于表达一个观点,必须证明一个观点;二是文本逻辑的内在的关系要达到系统化,而不是随意堆砌;三是强调原创性,没有新意的写作是失败的,如果用百分比表示的话,创新的有效信息至少要占5%。讲座最后,何中华教授从“职业的态度”、“事业的态度”、“志业的态度”三个层次介绍了如何看待学问,并提出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哲学是灵魂,它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和厚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哲学的作用是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中心校区现场及威海校区分会场近300人参加活动。

为深入推进“学术兴校”“文化引领”战略,激发学术兴趣,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文社科研究院整合多方资源,精心筹备和打造“学术人生大家谈”学术品牌活动,以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面向全校师生,通过主讲人从学术研究的传承、学术道路的艰辛探索、学术研究的追求、教书育人的天职等方面的个人自述,展现其学术贡献以及学术成果之外的经验启示,使学校师生近距离感受名家风采,坚定学术理想,磨砺创新品格,激发创新潜能。


【供稿单位:社科院 宣传部    作者:胡玉翠    摄影:张云鹏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