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博文荟萃”交叉研究学术论坛(第二期):“科技前沿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交叉论坛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国际教育学院承办,土建与水利学院、考古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协办。
来自清华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展开讨论,分享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学科专业与国际传播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观点和实践创新成果。会议由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晓乐主持。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在致辞中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以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视角思维创新,以更加立体深入地解读提升中国科技前沿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索科技叙事的创新路径,彰显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日益凸显的竞争优势,传播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在主题报告环节,马晓乐剖析了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框架下的前沿需求和实践创新,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要以“领域中文”为切入点,以“中文+专业”为线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讲述土木中国、环保中国、考古中国等领域的故事,塑造可亲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唐仲明从国家形象塑造新需求、考古学学科特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借助考古专业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应综合各学科力量,破解当前中外合作模式单一化的难题,共同塑造新的考古中国形象。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辛公明结合能动学院学科特点,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标,介绍了新能源科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的成果贡献,呼吁与其他学科合作共创,促进成果的全球展示与传播。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国际交流专员田书瑶从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两方面,系统回顾了土建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发展成就与目标任务,期待能够与国际中文教育加强合作,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做好中国工程的国际传播工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清华-伊斯雷尔·爱波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软实力指数和指标中的表现,提出在全球数智技术军竞化过程中,中国应致力于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新突破,借助数字化手段与年轻力量,彰显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自信。
在专题汇报环节,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学团队介绍了在“领域中文”方面的积极探索。山东大学“绿色中国”教学团队负责人张云从为何创新、如何创新、实践前瞻三方面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绿色中国”叙事创新与实践,认为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和教材是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品牌的重要媒介,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进一步提升传播效能。山东大学“健康中国”教学团队负责人周汶霏、朱瑞蕾分别介绍了国际中文教学与护理、临床医学等医科专业交叉背景下教学资源的研发成果,提出建设国际医学中文教研团队共同体是讲好中国医学故事的有力举措。
会议闭幕式上,澳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陈忠用“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肯定了此次交叉论坛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国际中文教育要以中国式的叙事方式塑造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助力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马晓乐表示,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将充分发挥国际中文教育的桥梁作用,为向世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让世界感知中国创新贡献山大力量。
“博文荟萃”交叉研究学术论坛是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和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创办的学术交流品牌,旨在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水平,提供高质量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卓越学术研究。“博文荟萃”交叉研究学术论坛,围绕“语言+”“考古+”“生态美学+”“数字人文+”“国际+”等领域,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大力推进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加强“战略导向、学科交叉、团队协同”研究,凝练培育一批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打造一批跨学科研究团队,创建一批研究平台和特色专题数据库,培育产生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或标志性的卓越成果。
【供稿单位:人文社科研究院 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刘越 宋以凤 胡玉翠 摄影:赵玉洁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屈一宁 】